《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百家论坛










当前文章:关于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异同的发言


    
      关于游牧文化与草原文化异同的发言毕奥南
    关于"文化"、"文明"词意,在世界各国出版的辞书中,对其含义的解释不尽相同。大致来讲,相对蒙昧、野蛮,文明是人类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文化,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特指精神财富。
    按我个人看法,传统草原文化基本等同于游牧文化,今天讲的草原文化是新的地域文化。以下就此问题提一些个人看法,供各位专家学者参考。
    一不能简单的用农业文明的视角去解读游牧文明
    百度nomad词条这样解释游牧,称游牧是指终年随水草转移进行游动放牧的一种粗放的草原畜牧业经营方式。牧民长期无固定住所,过着逐水草而居的生活,生产设备相当简陋,经营非常粗放,基本处于靠天养草和靠天养畜的落后状态。游牧民族指的是以游牧为主要生活方式的民族。
    一般辞书界定文明出现的判定主要以城市的出现,生产工具的运用,文字的产生,国家制度的建立为标准。其中特别强调城市的出现,认为城市是文明的发源地。
    这两个例子都是以农业文明为参照来解读游牧文化,由此导致一系列误读。
    第一,就生产力标准而论,农业民族有先进生产工具,游牧民族不直接向土地要财富,实在没有制造生产工具之必要,并非没能力制造。因为冶铁技术最先产生于游牧民族,游牧民族的武器是先进的。对游牧民族来说,他们既不需制造犁,也无需灌溉设施,游动特征及天葬习俗使他们的工具或器物很少遗留,但并不等于是因为落后没制造出生产工具。游牧民族虽没有先进的生产工具但有先进武器。农业民族有文字,有先进生产工具,但武器不如游牧民族先进。这便是最好的证明。
    第二,城市的兴起,是文明的标志之一。游牧民族没有在当地建立城市,被划在文明史之外,而事实上,游牧民族没有城市只是没必要筑城。
    第三,就生产、生活方式而言,从事农耕还是游牧业只取决于生存的自然环境,并无优劣之分。
    第四,关于文字。
    第五,关于游牧民族的国家形态。
    总而言之对游牧民族的发展史,不能按农耕文明史标准,作粗疏评语,应做深层次的探讨和分析。
    二游牧文明产生于草原
    众所周知,游牧文明产生于游牧生产活动及与之相适应的游牧生活。
    游牧文化有两个显著特点。
    第一,游牧生产高度依赖草原自然环境。
    第二,游牧民逐水草而行的周期性迁徙活动,是环境促使游牧民做出了"迁徙-适应"举动。
    三游牧文明或游牧文明与草原文化的关系并不等同
    我们知道,文化附着于经济生活,经济生活的改变无疑会影响到文化的发展方向。从这个视角考察,我们先说畜牧不等于游牧。
    古代游牧生产方式形成的大致脉络。
    此后游牧生活在蒙古草原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直至近现代激烈的变革对游牧社会形成冲击,从而带来一系列变化。
    分辨了畜牧经济与游牧经济的不同,再讲草原文化与游牧文化的异同。
    当代的草原文化是地域文化。地域生产方式发生变化势必带来文化变迁。
    结论:传统的草原文化基本上等同于游牧文化。但是今天我们所讲的草原文化已经是经过社会转型的变迁,具有多元性质,事实上已经包含草原及原草原地区的畜牧、农耕乃至工业、商业经济派生出来的综合文化,很难等同于古代游牧文化。
    明确了这一点,也就可以区分研究领域的不同,即传统草原文化大致等同游牧文化,而在经过社会转型以后建构的草原文化是一种复合文化,包含的要素具有多元性。两者不加区别的话可能使我们的讨论前提发生混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