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百家论坛










当前文章:略论东归精神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略论东归精神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及特点
    白翠琴
    一个民族的发展,离不开与其相依文化的支撑。而一种文化的勃兴,又是一个民族旺盛生命力的体现和延续。这种支撑和延续,需要有一股特有精神为载体,才能更好地诠释其全部内涵。对于卫拉特蒙古土尔扈特等人民来讲,就是富含草原文化特色的东归精神及与之相应的东归文化。东归精神及文化的形成,并非朝夕蹴就,而是日积月累的结果,有其历史的必然性和特点。
    公元1628年左右,土尔扈特等部约五万帐西迁伏尔加河下游,于1771年历经艰难险阻回归祖邦故土。这是18世纪我国民族史上可歌可泣的重大事件,也是震撼世界的悲壮义举。东归精神所产生的历史过程大致分为四个阶段,显示其长期性和曲折性等特点。
    第一、彼此联系,铺设东归路。举族西迁,游牧异地,心系故土,同源、同教、同俗,文化认同感极为强烈。不顾关山阻隔,万里迢迢,与准噶尔、清廷、西藏保持千丝万缕联系,表文使节、熬茶礼佛不绝于途。正是这种切不断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为回归故土创造了条件,并为东归精神的形成奠定了思想基础。况且,逐水草而迁徙,这是游牧民族固有的生产、生活方式,土尔扈特不管是西迁或东归,都是为了民族生存和发展,皆系世界历史上游牧民族大迁徙的壮举。
    第二,反抗压迫,坚定东归心。土尔扈特漂泊异域一个多世纪的历史,也是一代又一代反抗沙俄压迫,东归精神逐渐形成的历史。彻底摆脱俄国控制,重返祖邦故土,这是几代土尔扈特首领和人民的意愿。如果说思念民族发祥地,眷恋民族文化和祖邦故土,是土尔扈特东归之内因的话,那么反抗沙俄的民族压迫,则为土尔扈特东归的外因。渥巴锡等在反抗沙俄的惨烈斗争中,既不畏强暴,英勇奋战,又运筹帷幄,讲究策略。出发前有组织有计划地做好思想动员和物资上准备工作;征途中根据"敌强我弱"的特点,采取速战速决、战和结合的方针,灵活机动,百折不挠,顽强拼搏,夺取胜利,这也是东归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第三、浴血奋战,铸就东归魂。东归途中,后有追兵,前有拦截,再加寒冬酷暑,越戈壁,跨草滩,缺粮少水,疾病流行,牲畜倒毙,数万土尔扈特健儿血洒沙场,魂断征程。在这艰险困苦的逆境中,有人动摇,有人畏惧退却。东归之路险象环生,乌云密布,是继续前进,还是退缩,考验着每一个东归成员。在生死存亡关键时刻,渥巴锡、策伯克多尔济等及时召开会议,讲明情况,鼓励士气,终于使大家进一步坚定东归决心,历尽千辛万苦,回归梦牵魂绕的祖邦故土。由此可见,东归精神的形成并不是一帆风顺,充满艰难和曲折。正是这种严酷的环境,悲壮的征途,才锤炼了土尔扈特人坚贞不渝的爱国主义精神。
    第四,顾全大局,升华东归情。史实说明,清廷迎接渥巴锡等东归的不仅仅是封爵赏赐,鲜花美酒,伴随而来的还有猜疑和"分而治之"政策。面对清廷"顺则招安"、"逆则镇压"的统治两手,疾病流行、生计维艰的困境,对渥巴锡等首领及土尔扈特部众的考验尤为严峻,心灵的冲击则更加强烈。因此,东归精神的最终形成应是在踏上故土之后。土尔扈特首领和部众如何在新的环境中克服各种困难,从逆境中重获新生,充满自信,坚持不懈地追求新的生活,这才是至关重要的。渥巴锡等从数万土尔扈特人命运的大局出发,忍辱负重,尽力维护诸部稳定,发展生产,提高部众生活水平,加强与周边兄弟民族的团结,为建设和捍卫祖国西北边疆贡献自己的力量。使东归精神进一步升华。
    而由东归精神逐步形成的东归文化,不仅表现在新疆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的东归广场、东归英雄浮雕、渥巴锡汗骑马铜像、渥巴锡王酒及与东归有关的文物、长调、诗歌、文学、史学、影视作品等等方面,而且更是深深地渗透在卫拉特蒙古人民的血脉中。其核心就是热爱祖国,热爱家乡,顾全大局,坚强不屈,充满自信,勇于拼搏,不断创新,继承和弘扬优秀民族传统文化。东归文化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宝库中一朵奇葩。随着时代的前进,土尔扈特人民精神文明的提升,东归精神和东归文化必将愈益发扬光大,激励着人们为建设美好家园及和谐社会而奋发图强,创造更大的辉煌。
    遵嘱将论文提要寄上。此稿原是应新疆巴音郭楞自治州之邀而撰写,共有12000字左右。主要是探讨东归精神文化形成的历史进程及对卫拉特蒙古现代社会生活之影响,相信与草原文化百家论坛主题不悖。
    白翠琴
    附:通信地址100044
    北京市海淀区紫竹院昌运宫1号楼3门502号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