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百家论坛










当前文章:草原音舞文化艺术保护工作中的立体化关照


    
      草原音舞文化艺术保护工作中的立体化关照
    马铁英(北京现代音乐学院教授)
    近些年来,国家、自治区及市、县各级政府、文化机构、教育部门、音像、旅游、博物、民政等各行业,都在积极、扎实的开展着对草原文化艺术的"申遗、保护"工作,收效也令人振奋。
    然而,实际生活中的保护、传承情况又令我们担忧。草原音舞文化艺术保护工作开展的艰难和现存"保护"状况的实际"弱态势",往往出乎我们意料之外的来自于我们对保护工作整体化、全方位化、立体化关照的缺失。
    特征性习俗淡出都市生活;服饰、语言远离现代生产方式;民族文字部分视觉图形化意义;部分民族文化教育内容的区域性弱化;民族专属本质性特色的"戏剧化"旅游------。这些问题都是需要我们在认真思考后,找到解决的途径并立即开始努力工作的着眼点。
    如何在相互的关照中,更加扎实的推进"保护"工作的覆盖性、扩展性和可持续发展性?是一直萦绕并困惑我们的问题。
    蒙古民族习俗传承与音舞文化保护工作的关联
    对民族习俗的保护,常常会被我们列在"保护"的首位。如:成吉思汗祭;敖包祭;草原那达慕;鄂尔多斯婚礼等。这是因为在这些习俗中,也只有在这些具有特色的习俗中,我们才能找到真正的自己,即所谓"观鱼要在水中"。
    蒙古族能歌善舞,这是民族的特征性生活习俗;蒙古族吃肉喝茶也是民族的特征性生活习俗;蒙古族善骑射、善角力,同样也是习俗。而在这样众多的特质性习俗中,音乐、舞蹈又何处不在呢?
    还能指出许多习俗,在我们今天的都市或城镇或村落或草原的生活中看到多少呢?如:勒勒车?马的交通、生产?牧羊犬?蒙古包?
    人类建构了城市,城市也因其功能的构造而改变了人的生活。有些习俗随着社会的演进,被都市化、城镇化的进程远远的抛在了历史的身边,抛在了时代的身后。是习俗远离了我们?还是我们放弃了习俗?
    你会越来越发现,我们在都市中较少、甚至已经看不到--少儿蒙古语培训班?少儿蒙古族民歌培训班?少儿蒙古舞培训班?中青年蒙古语说书培训班?
    因生产方式的变化,导致了人们改变了原有的生活方式。但决不应该改变生活的态度,也不应该改变一个民族特有的社会风气,一个民族的主流生活特征,是这个民族的时代反映。而民族习俗与当下本民族主流生活的离异,恰恰应该引起我们对"非遗保护"的高度注意。
    本来,由于民族生产、生活方式的调整,使得原有的民族性"声乐景观"的消失。如:羊咩、牛叫、马嘶鸣、护羊犬的吠叫、勒勒车碾压初雪的声音、骆驼的叫声等,就足以引起那些曾经有着草原生活经历的人群的惆怅、焦虑(闹心)的了。如果再悄无声息的、渐渐的丢失了草原音舞文化的滋润,民族的特质在哪里呢?
    习俗与民族文化特质的关联,强烈的反映在其传承的广度和深度上。现在生活在大、中城市的新生代蒙古族青少年,有多少人的早餐是"让自己活在奶茶中"呢?"让自己生活在有民歌的约会中"呢?
    改变新生代的生活质量是毫无疑问的,是对的。但我不主张以牺牲我们的特征性"习俗"如"喝奶茶,吃手把肉"为代价。
    蒙古族音舞文化立体化保护平台的建构
    我个人认为:既然草原音舞文化艺术的原生态与民族习俗;民族生产、生活方式有共生、共存的本质性内因。我们就应该从形态到内涵的开展全方位的;多学科、跨学科的介绍性、解释性、揭示性、接受性(自愿的)传承及保护。即多学科、多元化的对民族习俗进行科学的破解性、认知性保护。从认知心理科学的角度,对民众开展科普性、奥秘性保护工作。
    一个民族要想保持自己民族"声景"、"视景"的高保真!就应该考虑从孩子们做起。让孩子在学唱蒙古族民歌、学跳蒙古族舞蹈的快乐中继承、传播自己的地域文化。我们自治区的所有小学,学唱蒙古族民歌的有几所呢?有些成人会想:我们自己就没有接受过这样的民族特质性"声景"、"视景"的习俗性艺术教育,孩子们在新的时代中就更不需要啦。这种因为自己没有接受这样的教育,就认为孩子也不用接受这样教育的想法是否科学?其实也是课题中人类认知性传承研究需要破解的。
    "非遗"的保护也应该从"民族心理"保护的科学范畴出发。如:从医学、养生学、营养学的角度来解释、介绍羊肉的药用价值;从饮食科学的角度解释、介绍其食用的方法;从食品烹制的角度解释、介绍"手把肉"的制作过程;解释、介绍奶茶的药用功能等等。从认知科学、行为科学、社会科学、自然科学、政治经济学、人类学等多科学的交叉建构,来完成民族习俗中音舞文化的保护才是有效的理论思考。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