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百家论坛










当前文章:赵红柔


    
      以蒙古民族的传统精神传承和发展乌日汀哆
    赵红柔(原呼伦贝尔学院音乐系主任教授)
    蒙古族传统民歌乌日汀哆(蒙古长调)已经进入繁荣发展的季节,从演唱和教学,到搜集、研究、整理,以及在民俗活动中、旅游产业里,直到民间的传承,都是一片兴旺发达的景象。在无限欣慰的同时,又有许许多多的想法,渴望倾吐,愿觅知音。
    一、乌日汀哆研究的全民族视野与地区视角
    内蒙古的蒙古族民歌的研究,将民歌以地域和部族为依托,划分为若干个风格区,来对民歌的形态和演唱风格进行比较研究,形成了我们的研究成果体系和共识。随着历史的进程和文化事业的发展,今后我们对乌日汀哆研究的方向应当是以整个蒙古民族为视野了。
    其一,从历史进程的角度讲,自成吉思汗建立蒙古汗国、到元、北元、清,直至上世纪抗日战争后期,蒙古民族一直是一个民族的共同体,在这个共同体的漫长的历史年代,不同部族自身的文化个性在传承延续,部族之间的文化交流和影响也一直在持续。当今的蒙古民族分布格局不足百年,在这段时间里,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已经不再是乌日汀哆的发展时期了,而是定格的状态了。因而,我们只有从整个蒙古民族的文化圈的角度,才能真正认识乌日汀哆的完整面貌以及它的传承流变历史。
    其二,内蒙古和蒙古国的之间民歌的交流活动源远流长,早在六十年代,内蒙古的著名歌唱家宝音德力格尔就到蒙古国访问演出和互相学习。近些年来,进行了许多旨在研究学习乌日汀哆的学术活动,比如,内蒙古的专家到蒙古国作访问学者,两国的民歌演唱家互访演出,近几年中蒙俄三国间的民间歌手大赛愈加频繁。所以我们现在对于乌日汀哆的讨论,更加不应当仅仅只是面对内蒙古的这个地域范围了。
    其三:随着对于乌日汀哆研究的不断深入,内蒙古的专家们对于乌日汀哆的演唱技巧的总结有了许多新的研究成果和提法。这些成果吸纳了以蒙古国的著名演唱大师诺日布班资德为代表的乌日汀哆的演唱技巧,这是学术交流的可喜成果。但是,应当注意的是:这些演唱技巧是针对蒙古国的乌日汀哆的形态特点的,或者说这是蒙古国的一些特定的风格区的形态和与之相适应的演唱技巧,用这些理论来对应内蒙古的乌日汀哆的演唱(尤其是女声)就有许多不相符合之处。现在的状况是:乌日汀哆的演唱理论我们借鉴了,但是乌日汀哆的曲目却不借鉴,不演唱,不研究,应当说这个状况对于乌日汀哆的学习研究和继承都是不全面的,有缺憾的。我们只有把整个蒙古民族所有的风格区的经典曲目都纳入视野,我们才能真正地了解认识和学习研究蒙古长调民歌:乌日汀哆。
    二、乌日汀哆演唱的借鉴与继承
    内蒙古有着逐渐发展、发达起来的职业的长调民歌既乌日汀哆教学和演唱的机构和群体。大家都把唱好长调,把长调唱向世界作为己任。在宽泛的学术领域,有着多种观念;和由观念派生出来的实践方式、演唱效果。这是大好事,不同的观点都以长调的发展为使命,当仁不让。但是我不同意这样的说法:"只有运用科学的方法(既意大利美声唱法)才能够发展长调","不用"科学方法"就是"原生态",就不能把长调唱向世界"。
    借鉴与继承是个宽泛的地带,百花齐放,争奇斗艳。拉苏荣,德德玛,阿拉坦其其格,乌日柴乎,那楚克道尔基,长调歌王扎格达苏荣,白音查干等,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借鉴与继承的发展道路,每个人都有在演唱方面的独到之处。乌日汀哆的发展更需要互相理解、互相学习,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尤其是继往开来的年青一代,要把眼界放宽,首先要研究学习哈扎布,宝音德力格尔这些大师们的宝贵财富,也要广泛汲取当代乌日汀哆演唱家们的成功经验。
    三、乌日汀哆传承中的民族音乐学使命
    演唱长调和学习长调的人士应当都是蒙古族,是掌握蒙古语言的蒙古人,演唱自己民族的长调,与民族音乐学何干?我的这个意见是针对年青的继承者。当今,长调是喧嚣世界中广受人们喜爱的"天籁之音",有一副好嗓子,再会唱几首长调,不论你是在草原上的旅游点,还是在深圳的世界公园,都能够有好的收入,--长调传承的社会环境的改变引发了传承心理的改变。草原上游牧业生产生活方式的淡出,也使得新一代的歌手与草原文化拉开了距离,加之他们已经很难接触到老一代专业歌手和民间歌手。那么,通过他们会唱的几首长调,是否能够延续草原文化?是否能够使得蒙古长调发扬光大?我的答案是:"否"。
    解决的办法是:补上洋人给我们创建的"民族音乐学"这一课,甚至要从他们的老师那里补起。
    民族音乐学的内容是什么?是承载着民族精神的民族文化。蒙古民族的传统精神是什么?我想主要是:进取精神,包容精神,开阔的视野,博大的胸襟。扎根自然,热爱生活,尊长爱幼,珍视友情。坚韧顽强,乐观豁达。这个精神充溢在蒙古民歌里面,当然,不是一两首,也不是百十首,而是千万首。我忘不了美国的民族音乐学家语重心长地对我叮嘱:"研究民歌,第一是歌词,第二是曲调,第三是唱法"。
    我的这篇文章的要表达的思想是:
    我们要通过学习乌日汀哆来接近和感受蒙古族的传统精神,我们更要以蒙古民族的精神来对待乌日汀哆的继承和发展这一项弘扬人类宝贵精神财富的伟大事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