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百家论坛










当前文章:"草原乐派"之我见


    
      "草原乐派"之我见
    李·柯沁夫(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教授)
    随着中华经济腾飞,我国进入了文化空前活跃的时期。党中央及时提出"伟大的中华民族复兴"口号,中国音乐界民族自觉意识高涨,以赵宋光为首的四位专家学者(另三位是作曲家金湘、民族音乐学家乔建中、谢嘉辛等三位教授)在先辈提出"中国国民乐派"(肖友梅)、"中国乐派"(冼星海)的口号基础上,率先提出建设"新世纪中华乐派"的理念纲领、及其"四大支柱"(理论、教育、表演、作曲)建设方略,以及"走出西方"的口号,在海内外华人音乐界引起强烈反响和热烈争议。
    内蒙古民族音乐学界虽然对"新世纪中华乐派"概念内容、口号方略、以及"中华乐派"是否能涵盖"草原乐派"等问题有着不同程度的质疑,但对于提倡"音乐文化民族自觉"、建设"新时期中华乐派"、以及建设"草原乐派"的提议多是赞同,认为"十分必要和及时"。但也有部分专家学者认为现在提出中华乐派和草原乐派"条件不成熟","没有实际意义";也有人干脆认为,"根本不存在什么草原乐派"。
    笔者深受"新世纪中华乐派"倡导者的强烈的民族音乐自觉意识和"登高一呼"的使命感所感染和鼓舞,由此写出提纲式"浅见",以期抛砖引玉。
    一、笔者欣赏"新时期中华乐派"建设蓝图,"四大支柱"方略,赞同"走出西方"的口号。
    二、笔者认为"草原乐派"早已存在,并在中国现代音乐史上留下深深的足迹,只不过内蒙古民族音乐学队伍形成较晚,研究相对滞后,没有及时总结。
    三、"草原乐派"应该是相对于中华民族这一大范围而言的文化概念,它既是56个民族的"中华乐派"的一个分支,具有"中华"的统一共性;又是自成体系的客观群体,具有鲜明的"草原"特色。
    四、"草原学派"应超出传统上只限于作曲家群体的概念,参照新世纪中华乐派的四大支柱方略内容,即视理论为先导,教育为基础,表演为植根土壤与展示手段,成果与作品为检测标准,从而使"草原乐派"得以更科学的历史梳理和现实构建。
    五、以色拉西为首的"四大民间艺人"--潮尔大师色拉西、四胡大师孙良、英雄史诗大师帕杰、乌力格尔大师毛依罕,以及赫勒琴(马头琴前身之一)大师巴拉贡、锡林郭勒乌日汀哆(长调牧歌)歌王哈扎布、巴尔虎歌后宝音德力格尔等草原音乐群体,应视为现代"草原乐派"第一代代表,他们最大功绩是作为蒙古族传统音乐文化的承载者、守护者,将蒙古族千百年古老音乐文化传统,从草原民间带到城市舞台,成功地展现和传播于全中国和国际舞台。
    六、"草原乐派"队伍基本形成,硕果累累,亟待梳理。
    1、以乌日汀哆歌唱大师宝音德力格尔摘取世界桂冠、哈扎布、扎木苏歌唱艺术被誉为"草原美声唱法"为标志,证明乌日汀哆及其歌唱艺术在世界乐坛是独具芳香并可以与美声唱法争芳斗艳的草原歌唱艺术。
    2、作曲家美丽其格《草原上升起不落的太阳》、通福《敖包相会》、阿拉腾奥勒《敬祝毛主席万寿无疆》《美丽草原我的家》等草原歌曲传遍大江南北,唱响世界。
    3、辛沪光《嘎达梅林》拉开草原乐派交响音乐帷幕;"永儒布交响作品音乐会",居全国少数民族作曲家之首,标志蒙古族交响音乐已进入国家级水准。
    4、娅伦指挥的蒙古族青年合唱团、永儒布指挥的内蒙古广播电视艺术合唱团为代表的内蒙古无伴奏合唱,不断在国家和国际乐坛摘取桂冠。
    5、传统音乐再振雄风:
    (1)阿拉坦其其格、扎格达苏荣、乌日采湖为代表歌唱家再次把乌日汀哆艺术风采展现于国家和世界舞台;
    (2)呼麦、色拉西潮尔艺术、潮林哆、冒顿潮尔等蒙古族传统复音艺术迅速复苏,蓄力待发,已引起国际学术界高度重视;
    (3)以宝力高为代表的马头琴艺术走出国门,大放异彩。
    6、民族音乐教育体制初步确立: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为代表,自治区民族艺术院校早已形成民族音乐教育的优秀传统,培养出的民族音乐人才驰骋中外乐坛。
    7、民族音乐学理论研究有了较为雄厚的基础
    蒙古族音乐形态学奠基之作:吕宏久《蒙古族民歌调式调性初探》、蒙古族音乐史学奠基之作:乌兰杰《蒙古族音乐史》;蒙古族音乐美学奠基之作:满都夫《蒙古族美学》;民族音乐学奠基之作:乌兰杰《蒙古族古代音乐舞蹈初探》《草原文化论》;田野调查取得重大突破的典范之作:莫尔吉胡《追寻胡笳的踪迹》;杨玉成《蒙古族英雄史诗音乐研究》等。
    8、老中青民族音乐学队伍梯队已经形成
    第一代:以莫尔吉胡、王世一为代表;第二代:以乌兰杰、吕宏久、满都夫、柯沁夫为代表;第三代:松波尔、呼格吉勒图、巴音吉日嘎拉、格日勒图、李世相、好必斯为代表;第四代:以杨玉成为代表。
    七、草原乐派的文化特征
    (1)思想基础与美学特征:遵循蒙古族传统美学观念--崇尚英雄和大自然(草原)题材;热衷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之创作手法;顽强守护传统和高度重视旋律;追求"用心演奏歌唱"、"雄浑激越崇高壮美"、"与天地人共谐同寿"、"人与自然自由完美统一"等最高美学理念和境界等。
    (2)音乐风格特征:通俗易懂,蕴深沉于简洁,蕴豪放于清新,着意反映时代精神、草原风貌和人民心声,体现形象鲜明挺拔,思想博大深邃,格调雄浑苍茫,意境超然高远,跨越时空。
    (3)作曲技术特征:深深扎根于草原传统音乐文化沃土,广取博收,为我所用,创作出融中(蒙)与西方、传统与现代于一炉、具有鲜明草原特色的现代蒙古族音乐。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