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百家论坛










当前文章: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载体--乌兰牧骑


    
      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融合的载体--乌兰牧骑
    李洪军(内蒙古文化厅艺术处处长)
    上世纪五十年代初的内蒙古苏尼特草原,贫困闭塞,偏远分散,更无文化娱乐娱生活可言。在这一特定的历史环境与文化背景下,乌兰牧骑应运而生。这一被誉为马背上的文艺轻骑,给牧民带来了欢乐,给草原带来了生机,为弘扬草原文化、传承发展民族民间艺术开创了先机。
    如今,乌兰牧骑以令人瞩目的民族文化品牌而享誉中外。实践证明,其强大的生命力则源于草原文化与现代文明的融合。
    一、艺术的回归
    乌兰牧骑是一个游动的、不设舞台的文艺队伍。他们会出现在走敖特儿的夏营盘,也出现在冰天雪地的冬营地上。他们的行踪不由让人们想起过去草原上民间艺人流动的身影,更有着游牧文化的浓烈色彩。
    在进入新世纪信息化时代的今天,他们依然活跃在草原深处,与牧民同歌共舞。回响在大自然中的舞乐歌声,尽显在天高地阔间人与自然的和谐。
    二、继承与发展
    从草原生产生活形态和群众欣赏习惯的现实出发,是乌兰牧骑设定建制的基础和以人为本的服务原则。1957年创建试点中对其性质任务就明确指出:"继承和发扬民族文化遗产,从而满足牧民的文化需求。"
    五十多年来,乌兰牧骑人,在草原上与牧民亲密无间的和谐相处,在艺术上吸收借鉴的兼容并蓄,在意志上勇于进取的自强不息,无不展现着他们所具有的时代风采和草原文化的精神品格。
    三、共性与个性
    乌兰牧骑又是民族文化特色与地域文化特征并存的载体;既有遵循民族艺术方向的共性,又有各自的艺术个性。可以说每一支乌兰牧骑无不代表着所在地域的民族、文化和人文特征。他们在长期探索中,努力挖掘整理各自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遗产,拜民族民间艺人为师。他们不仅使濒临失传的蒙古族传统艺术也对鄂伦春、鄂温克、达斡尔等少数民族传统艺术加以抢救和保护,使其得以继承和发展,使草原文化得以延伸。
    半个世纪以来,在继承和发展民族文化的进程中,对乌兰牧骑所起到的作用和应有的价值,进而从草原文化延伸到她在中华民族文化发展历史中所应具有的意义,进行探讨和研究,必将有助于推动对于草原文化的研究认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