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传承八个世纪的拖雷伊金祭奠祭祀


    
      传承八个世纪的拖雷伊金祭奠祭祀内蒙古鄂托克旗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研究协会
      布仁巴雅尔据守护拖雷伊金灵帐的达尔扈特元老们讲:拖雷伊金灵帐祭奠,是拖雷伊金驾崩那时起即十三世纪起由也逊鄂尔鲁特氏(鲍氏)孛斡儿出的后裔守护拖雷灵帐和承担祭奠祭祀。孛斡儿出是蒙古阿剌鲁惕部纳忽伯颜之独子。成吉思汗和孛斡尔出是同一宗祖的人。由孛斡儿出子孙后代组成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人,常年累月守护灵账,世世代代传承着圣火祭祀,一代一代点亮着长明圣灯,一直到现在。拖雷伊金(?—1232)是成吉思汗季子,是继承成吉思汗家业、香火的人。成吉思汗逝世之后,拖雷伊金监国两年,一直到窝阔台汗登基。拖雷伊金和唆儿忽黑塔尼所生子女中,蒙哥、旭烈兀忽必烈三个儿子都继承过汗位。在十三世纪,拖雷伊金为父亲举行丧葬仪式,并奠定了祖祖辈辈祭祀成吉、思汗的仪规。之后忽必烈汗主持了父亲拖雷伊金的安葬仪式,将拖雷伊金灵帐与蒙古总神祗——成吉思汗八白室一起祭奉。自古以来,拖雷伊金祭奠在广袤的蒙古草原上,随着游牧生活,移动多处,成为典型的游牧文化遗存。追溯它的变迁过程,现已知道的有:蒙古国的哈喇和林,阿拉克乌拉阿拉坦都西,中国新疆的阿尔泰、阿拉善盟阿拉克乌拉、阿拉坦都西,贺兰山、鄂托克旗乌仁都西,阿尔寨石窟,鄂托克杭锦交界处达尔扈特道劳、鄂托克旗的天棉利、乌兰吉林,保勒豪内、保尔汗代、克棉棉利、苏根乌素和现在的查汗淖“道劳伊金”等地都留下了祭奠遗迹。“道劳伊金”这个名称是来源于鄂托克杭锦两旗交界处的达尔扈特道劳。拖雷伊金在鄂托克杭锦两旗交界处已有几百年的祭奠历史。我认为那里水草丰美,草场广阔,有利于两旗民众就近祭拜有关。这方面最能说明问题的是,鄂托克杭锦交界处的双敖包梁有两座并列的敖包。两座敖包中间为西北东南走向的两旗地界线及延伸的界堆子。敖包以西方圆二十五里是鄂托克旗划给拖雷伊金灵帐的禁留地,敖包以东方圆二十五里是杭锦旗划给拖雷灵帐的禁留地。禁留地内只允许祭祀拖雷伊金和守护拖雷伊金灵帐的达尔扈特牧民居住。当时拖雷伊金灵帐和供轮班守护祭祀达尔扈特人宿舍和仓库等都位于鄂托克旗境内。1942年,鄂托克旗衙门的官员择吉日良辰,将拖雷伊金灵帐移到今赛罕塔拉嘎查哈沙图牧业组苏里图梁(习惯称鄂托克旗道劳伊金)上祭奠。当时遵循旧制,这里又划出了方圆二十五里禁留地,安置拖雷伊金灵帐和守护灵帐的达尔扈特户。在鄂尔多斯,鄂托克旗素有季子旗之称,意为成吉思汗季子的故土、成吉思汗灶膛圣火祭奠之乡。的确,拖雷伊金灵帐在鄂托克旗祭奠的时间最长,一直由旗衙门主持每年的四季大祭奠,因而成为祭祀文化的大旗。拖雷伊金祭奠中火为最神圣。主要崇拜物中有火镰、燧石、腰带佩环、拖雷神像。青巴图在幼年的时候,达尔扈特人用金子打造了拖雷神像。先讲一讲火镰、燧石、腰带佩环的含意。火镰、燧石是产生火星火苗的工具,这付象征成吉思汗圣火的火镰,时时刻刻生成着火星,把成吉思汗灶膛之火传承到今天。还有称之为伊克宝音图,巴嘎宝音图的两把查日格,上部为蟒(龙)头造型,下部为串起来的若干板块。板块上刻着伊克蒙古、巴格蒙古等天语祭词。这是号为阿拉腾彻尔必的司祭员诵天语祭词时伴奏的重要祭祀乐器,它表示着天龙闪电生火,与成吉思汗圣火相呼应,越燃越烈,永不熄灭的意思。拖雷伊金灵帐前旗杆上的三叉戟造型也是熊熊烈火形状的,是由好钢锻造而成,也是代表着成吉思汗的圣火永远旺盛。还有一个非常神奇的祭祀,那就是守护拖雷伊金灵帐的达尔扈特,每年腊月二十三日男子们都到拖雷伊金灵帐祭祀成吉思汗的灶膛圣火,第二天即腊月二十四日,他们才祭自己家的火。受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人的祭火习俗,鄂托克旗绝大多数旗民都在腊月二十四日祭火。这与其它地方的祭火有着明显的区别。鄂托克旗旗名的鄂托克一词,也与火相关。据蒙古国院士策仁曹德那木讲,鄂托克旗一词的含意是围火坐着的人们。这正好与多年祭奉拖雷伊金的鄂托人相吻合。世界上祭奉拖雷伊金的地方只有一个,它就是鄂托克旗。上述与火密切联系的吉祥之物外,还有酥油灯盏、火撑子、灶台等别具特色金属器具。祭案的正面是用铜皮錾刻出双龙喜火球的图案。还有许多银制、铜制、铁制祭祀用器具。如摆放全马祭品大盘子,用红檀木制作,用铜皮抱起,其上镶嵌了用白银制作的图案;有一个从下面钻过去的大祭案和银制摆羊背盘、银碗、银碟、带座银酒杯(有的长者说曾经有过三只杯的银制带座杯)、银制大高脚杯、钢剑,弓箭等珍贵文物。拖雷伊金祭祀涉及众多与火相关的内容,所以守护拖雷伊金灵帐的达尔扈特雅木特(司祭官员)以嘎勒其(掌火者)为首席。即司祭官员的排列顺序是:嘎勒其、(掌火者)伊若勒其(祝诵司仪),太师、太保、芒来、洪金、图勒、阿拉腾彻尔必等。其中嘎勒其,伊若勒其,太师、太保为内务四官员。还有达尔罕赫雅、苏和沁、宰桑、昂素(总管)、香灯师以及闲散达尔扈特。嘎勒其非常崇敬火,他主持一切有关火的祭奠祭祀,让圣火永不熄灭。鄂托克伊若勒其,是从鄂托克旗到成吉思汗陵主持祭奠的拖雷伊金的伊若勒其官员,因而称他为“鄂托克伊若勒其”。鄂托克伊若勒其前去主持的祭奠于农历三月二十日晚举行,称嘎日利格大祭奠。祭奠在黄昏时分举行,点燃三堆旺火,为列祖列宗焚烧煮熟风干的羊肉,以示舍施。每次嘎日利格祭奠是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去成吉思汗陵举行的重要祭奠。鄂托克伊若勒其一行赴成吉思汗陵主持嘎日利格祭奠,而另一部分拖雷伊金达尔扈特留在拖雷伊金灵帐处,同一天同一时间举行嘎日利格小祭奠。据悉,历代赴成吉思汗陵主持嘎日利格大祭奠的前辈拖雷伊金达尔扈特有:1890—1932年曾由青那顺,敖其尔巴图,青巴图,额尔登达来,敖特很巴雅尔,巴拉贡扎布,仁青道尔吉,沙金格日勒,阿尔并仓,吉日嘎拉,乌力吉呼图克,巴达玛扎布,阿龙扎那,巴音都仁,什日布东道格等参加;1932—1945年间由青巴图,巴达玛道尔吉,仁青道尔吉等参加;1945年青巴图病故,由仁青道尔吉,巴达玛道尔吉等前去祭奠。1948年,成吉思汗陵周围战事不断,前往成吉思汗陵参加嘎日利祭奠的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中途把带去的风干全羊等祭品交给当时的济农旗(即郡王旗)台吉后返回。1948—2002年间,拖雷伊金达尔扈特没有去成吉思汗陵主持嘎日利格大祭奠。2002年起,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巴德玛道尔吉,仁钦道尔吉,布仁巴雅尔,达布西拉图,胡毕斯哈拉图等年年赴成吉思汗陵参加嘎日利格大祭奠,从未间断过。从2008年起,老达尔罕赫雅巴达玛道尔吉,现任鄂托克伊若勒其布仁巴雅尔,现任达尔罕赫雅哈斯巴特尔等赴成吉思汗陵正式接受了产主嘎日利格祭奠重任,按照拖雷伊金达尔扈特的仪规进行嘎日利格祭奠,现已基本恢复了原来的习俗。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在异地进行祭祀的又一个重要习俗是:虎年轮回到十三年时,赴阿拉克苏勒德霍洛,举行阿拉克苏勒德威震大祭奠。阿拉克苏勒德霍洛位于今鄂托克前旗昂素镇。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举行冬季达斯玛祭祀后,带着新制作的达斯玛,赴阿拉克苏勒德霍落参加祭奠。阿拉克苏勒德威震大祭奠,要献九九八十一只全羊以上祭品祭奠。提到昂素镇需要解释几句,说明昂素名称的来源和拖雷灵帐的关系。拖雷伊金灵帐早在鄂托克杭锦交界处的时候,拖雷伊金的昂素庙是鄂托克旗的吉若木图庙。后来吉若木图庙被拆除,迁到乌兰吉林庙。1942年,拖雷伊金灵帐移到今祭奠地时,拖雷伊金的昂素庙一同移来。人们讲,拖雷伊金灵帐的昂素庙与阿拉克苏勒德祭奠地的昂素庙的“昂素”一词有定的联系和缘故。阿拉克苏勒德威震大祭奠时,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不是去主持威震仪式,而是去协助完成祭祀过程中的各类祈祷仪式。整个祭奠结束后,阿拉克苏勒德方面赐分给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三九二十七只全羊祭品的福份。返回时与前来一样,串乡走户布施,为拖雷伊金祭奠筹集钱物。旗衙门派出去与拖雷伊金祭奠达尔扈特一同前往的包什户(差役),祭奠结束后直接回衙门,不再跟随拖雷伊金达尔扈特。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以火镰、查日格为神物,所到之处,中午有午祭,晚上有夕祭,一路布施,在腊月二十三日前必须回到拖雷伊金灵帐处。现将参加过阿拉克苏勒德威震大祭奠的拖雷伊金达尔扈特按年份排列如下:据悉,1890年(庚寅年)是青那顺,青巴图;1902年(壬寅年)是青巴图,敖其尔巴图,额尔登达来;1914年(甲寅年)是青巴图,敖其尔巴图,额尔登达来;1926年(丙寅年)是青巴图,敖斯尔巴图,敖特很巴雅尔,额尔登达来;1938年(戊寅年)是青巴图,巴拉贡扎布,敖特很巴雅尔,巴达玛道尔吉,仁青道尔吉,阿尤扎那,曾格仁沁,巴音都仁,那木吉拉道尔吉,朝格吉敏色勒;1950年(庚寅年)是巴德玛尔吉,阿尤扎那,仁青道尔吉,敖特很巴雅尔,阿尤扎那,曾格仁沁,巴音都仁,朝格吉敏色勒,那木吉拉道尔吉,扎拉生;1998年(戊寅年)只有仁钦道尔吉一人参加,拖雷伊金其它达尔扈特因不知道恢复祭奠的消息而未能参加。那年祭奠结束后,按照旧规仍给拖雷伊金达尔扈特赐分二十七只全羊祭品。2003年(癸未年)9月18日,阿拉克苏勒德举行大祭奠。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巴达玛道尔吉,仁钦道尔吉,布仁巴雅尔,郝阿拉塔(成陵达尔扈特),朝克图(非达尔扈特人)前去参加祭奠,敬献全羊、资金、哈达。2010年(庚寅年)农历十一月初三日(过去此祭奠也许在十月二十二日举行),拖雷伊金达尔扈特以巴达玛道尔吉(老达尔罕赫雅)为首,有布仁巴雅尔(鄂托克伊若勒其),达布西拉图(昂素),胡毕期哈拉图(嘎勒其),阿尔并巴雅尔(嘎勒其),青才(图勒),朝克巴图(阿拉腾彻尔必),伊拉特(洪金),图门吉雅(洪金),阿拉腾都西(太保),吉尔格勒根(太保),宗瑞等达尔扈特,带着主神像,火镰,巴嘎宝音图(与达斯玛一起)到阿拉克苏勒德霍洛,参加了阿拉克苏勒德虎年威震大祭奠,向阿拉克苏勒德敬献全羊供,与阿拉克苏勒德达尔扈特一起协作,完成了主持祭奠任务。祭奠结束后按照惯例,分享到阿拉克苏勒德神灵赐分的二十七只全羊祭品福份。以上讲述了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在外面参加两项重要祭奠的情况。现在再讲一讲拖雷伊金祭奠的仪规和在当地恢复祭奠以来的情况。拖雷伊金祭奠有年祭、季祭、月祭、日祭、正月初一的红线台吉祭、圣火灶膛祭。四季大祭奠由旗扎萨克主祭,如果扎萨克不能亲自来参加,就派代表扎萨克的台吉前来主祭。日祭由轮班守护灵帐的达尔扈特完成。正月初一的年祭由红线台吉为主要施主,由司祭雅木特主持,达尔扈特和群众参加。据我们的先辈们讲,清同治年间,拖雷伊金灵帐遭受白帽子造反的战火蹂躏。1928年,由于守护达尔扈特的疏忽,又一次发生了火灾。这次火灾中,灵帐化为灰烬,只残留一些金属器具。青巴图等达尔扈特,根据这些残留遗物,按照原样恢复制造了主要祭奉物。令人欣慰的是,最核心的祭奉物火镰没有遭受严重的损害。2002年,巴达玛道尔吉老人亲手复制了一枚火镰。拖雷伊金灵帐是从1939年开始离开鄂杭两旗交界处,向西迁徙,于1942年在今祭奠处定居下来,已有70个年头。1956年,拖雷伊金灵帐移到新建的成吉思汗陵集中统一祭奠。遗憾的是守护灵帐的达尔扈特却留在了原地。老达尔扈特巴达玛道尔吉的父亲,十分怀念祖祖辈辈守护祭祀的神物离他们而去,当年骑马走到鄂杭旗交界处双敖包的鄂托克旗敖包上取回来一口袋石头,拿自己的乘马驮到今祭奠处,作为敖包,作为拖雷神灵,堆起来祭祖。老达尔扈特巴达玛道尔吉一家,以敖包形式把拖雷伊金祭祀了45年。2002年,巴达玛道尔吉,门都,仁钦道尔吉,布仁巴雅尔等倡议修建拖雷伊金祭奠敖包,在巴达玛道尔吉老人祭祀的石堆基础上建起一座雄伟壮观的敖包,于当年6月25日恢复了拖雷伊金夏季大祭奠。巴达玛道尔吉老人亲手制作了与拖雷伊金灵帐内原祭奉的火镰一模一样的大火镰,以发倡议,送请贴等形式,邀请原拖雷伊金达尔扈特的子弟和施主们前来参加祭奠,在新世纪之初恢复了拖雷伊金祭奠,并将拖雷伊金祭祀仪规,习俗、无私地传给达尔扈特的子弟。从当年开始,巴达玛道尔吉、门都、仁钦道尔吉、布仁巴雅尔等组建拖雷伊金祭祀雅木特,逐年恢复了全年的各种祭祀。当年应邀前来参加祭奠的达尔扈特,今天都可以独立承担祭祀事宜。这些年,前来朝拜的社会各界人士,日趋增多。现在八个雅木特组织已建立健全,一切祭祀活动都由他们来完成。现有拖雷伊金达尔扈特近270多人,雅木特的传承情况和现任司祭职务如下:1、嘎勒其:乌力吉呼图克-格西格达来-现由胡毕斯哈拉图担任。2、鄂托克伊若勒其:青那顺-青巴图-仁青道尔吉-达布希拉图-现由布仁巴雅尔担任;3、太师:巴达玛扎布-阿尤扎那-门都-由现衙木特担任;4、太保:德钦云荣-乌日根达来-格日乐图-现由阿拉腾都西担任;5、芒来:朝格吉敏色勒-由现衙木特担任;6、洪金:吉日嘎拉-阿米腾-格力格忠乃-现由图门吉雅担任。7、图勒:那木吉拉道尔吉-现由青才担任;8、阿拉腾彻尔必:敖特很巴雅尔-巴拉贡扎布-现由朝克巴图担任;9、宰桑:曾格仁沁-巴音都仁-仁钦道尔吉-由现雅木特担任;10、达尔罕赫雅:敖其尔巴图-巴音都仁-巴达玛道尔吉-现由哈斯巴特尔担任;11、昂素:却日格(巴音却日格)-朝格来那木吉拉-毕力格-尼玛-却匹力-现由达布希拉图担任(兼香灯师);12、苏和沁:传承情况不明,现由达尔罕赫雅哈斯巴特尔担任;13、闲散达尔扈特:杭哈哈日(孟克宝音?)等等。今天,曾经代表旗扎萨克主持四季祭奠的台吉后裔们,仍遵循旧俗前来参加祭奠,基本恢复了年祭,季祭、月祭。比如,沙日布尔都嘎查红线台吉巴图敖其尔之子金锁,赛罕塔拉嘎查红线台吉额尔和木之子道尔吉热布登,乌兰柴达木嘎嘎红线台吉的后裔们,现在都参加着祭祀活动。1999年8月11日,鄂托克旗人民政府公布拖雷伊金祭奠旧址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划定了绝对保护区范围。2005年成立内蒙古鄂托克旗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研究协会,会员181名,会长、副会长、秘书长、会计等6人。理事会理事21人,特邀名誉顾问9人,顾问3人,成员148人,现统计在册的拖雷伊金达尔扈特近300人。2007年,拖雷伊金祭奠文化被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列入自治级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厅宣布巴达玛道尔吉、门都、仁钦道尔吉、布仁巴雅尔为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的传承人。2009年,向自治区文化厅申报拖雷伊金祭奠地为内蒙古自治区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向文化部申报拖雷伊金祭奠文化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与此同时,在中央电视台第一套《中华民族》栏目上播放了20分钟的拖雷祭奠专题节目,内蒙古蒙语卫视《百家论坛》栏目上播放了内蒙古电视台和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研究协会联合录制的8集专题片,并多次重播。2010年,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内蒙古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研究协会,内蒙古大学蒙古学研究中心主办,中共鄂托克旗委宣传部,鄂托克旗文化广播电影电视局协办,成功举办了“首届拖雷伊金祭奠文化学术研讨会”。2002—2005年间,每次的年祭都敬献3至9只以上全羊祭,2005—2009年,每次年祭都敬献了3只以上全羊祭,所有全羊祭品,都由拖雷伊金达尔扈特自己提供。2009年,赛罕塔拉嘎查集体提供全年祭品全羊,2010年,沙日布尔都嘎查集体提供全手祭品全羊。季祭至少献1只全羊祭,月祭、日祭不献全羊,只献酥油灯和哈达。嘎日利大祭和阿拉克苏勒德威震大祭时,分别献一只全羊祭品,嘎日利大祭还要献一只风干全羊祭品。据达尔扈特元老们讲:成吉思汗陵祭奠和拖雷伊金灵帐祭奠,看似相同,实际上是有区别的,一些祭祀器具的构造也是不同的,只要参加具体祭祀活动,才能领悟到。拖雷伊金祭奠文化所以能够恢复到今天这样高档次,是与一位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元老的功勋分不开。他是达尔扈特敖其尔巴图之孙,敖特很巴雅尔之独子巴达玛道尔吉。老人家为了让成吉思汗圣火永远在家乡鄂托克旗熊熊燃烧,他奋不顾身付出了毕生的精力,把拖雷伊金祭奠文化与生命连在一起,把从师傅青巴图那里学到的所有传统文化全部传承给一代又一代的拖雷伊金达尔扈特。我们年轻一代,不知道如何才能报答这位传承成吉思汗圣火文化的老人。十三世纪以来传承的拖雷伊金祭奠文化,今天已成为象征蒙古族神火的吉祥文化。生成圣火的火镰已成为永恒的祭奉神祗。最后,祝福为拖雷伊金祭奠文化无私奉献的拖雷伊金达尔扈特巴达玛道尔吉(87岁)、寿星旭仁其其格(太保,98岁)、陶格陶呼(嘎勒其,91岁)、杜贵玛(阿拉腾彻儿必,79岁)、乌日根达来(太保,82岁)、孟克吉日嘎拉(太师)、却布拉(灯师)、仁钦道尔吉(宰桑)、昂斯勒玛(宰桑)以及新世纪被列入名册的达尔扈特和家乡的开明人士宝迪老人,长命百岁,幸福安康!同时向崇敬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爱护拖雷伊金祭奠文化的专家学者、研究人员以及一切好心的社会各界人士,致以衷心的感谢!于鄂尔多斯—鄂托克—乌兰镇201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