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编巴赫,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那些复调,那些宗教,如何才能改编得体到位,不流于世俗之气,又能呈现出新颖鲜明的特色,是一件很难拿捏的事情。由世界许多著名艺术家参加演出的《摇摆巴赫》的DVD,相信看过的人不在少数,将巴赫通俗化,它是"跨界音乐"之风中的一件产品,并不能带来想看想听的愿望。那么,是否有一种可能性,让改编后的巴赫不通俗化呢?
法国DieForm组合让这种可能性成为现实,他们创作的一张叫做"BachProject"--直译是《巴赫计划》的唱片,通过对巴赫音乐的与众不同的改编,完成了对这位巴洛克作曲家的重塑。就像当年巴赫把佩尔戈莱西的《圣母悼歌》改编成《诗篇51号》,将别人的音乐化作了自己的风格那样,DieForm也将巴赫的音乐完全以自己的风格呈现了出来,不仅没有流于世俗,反而变得更加不食人间烟火,虽然是现代的演奏和演唱方式,却让巴洛克时期的巴赫生出了比之早五百
这部作品的创作形式极具独创性,创作内容也华美绚丽、新奇雅俗。它是以民间传说为题材,以越剧里的部分曲调为素材写成的一首单乐章乐曲标题协奏曲。全曲以《梁祝》这个故事的三个具有代表性的情节——相爱、抗婚、化蝶与奏鸣曲式的结构: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成功地结合在一起,分三个部分。以“草桥结拜”、“英台抗婚”、“坟前化蝶”为主要内容。
在呈示部中,引子以低沉的定音鼓声开始,似乎预示着一个悲剧故事的演绎。乐曲开始,在轻柔的弦乐震音背景上,传来明亮而秀丽的笛声,接着双簧管奏出了优美的旋律,呈现出一幅风和日丽,春光明媚,鸟语花香的画面,在竖琴淡淡的音色的伴奏下,独奏小提琴奏出淳朴而优美的爱情主题。主部是脍炙人口的爱情主题,独奏小提琴在明朗的高音区奏出了极富韵味、充满诗情画意的优美旋律。
接着是委婉含蓄的小提琴、大提琴的应答是梁祝“谭桥结群”的写照,表现了两人草桥结拜的动人情景。由乐队全奏
传统民族器乐曲都有标题,分标名和标意两类。标名性标题只给乐曲取名以示甲与乙之区别,它和音乐内容无直接联系,如《工尺上》、《四段锦》、《九连环》、《十景锣鼓》等。标意性标题以曲名、分段标目和解题等提示乐曲的内容,如《流水》、《霸王卸甲》、《赛龙夺锦》等。
民族器乐曲按传统习惯分为“单曲”与“套曲”两类。单曲多为单一独立的曲牌。套曲由多个曲牌或独立的段落联缀而成。如南北派十三套琵琶大曲,晋北的八大套等。如按乐曲的曲式结构类型分,主要有变奏体、循环体、联缀体、综合体等,其中以变奏体、联缀体最为多见。
创作中各种变奏技法被广泛运用。民间艺人在一首曲牌反复演奏时,善于用各种演奏技巧对旋律作加花装饰而形成变奏,如《喜相逢》(笛曲)、《婚礼曲》(唢呐曲)等。“放慢加花”也是一种常用的变奏手法,它将“母曲”的结构成倍扩充,同时作加花装饰。如《欢乐歌》(江南丝竹)、《南绣荷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