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在线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伦春族的手工工艺 狍皮制品 由于狩猎的生产特点,狍皮服饰是鄂伦春族的主要服饰,多取自兽皮,尤以狍皮为最多。鄂伦春人用狍皮做成男女冬季长袍和夏季长袍以及靴、裤、帽、手套、被褥等。男子冬季长袍用七八张狍皮缝成,为了便于骑马,前后襟均有开衩,开衩处和袖口镶有薄皮,既结实,又显美观。这种长袍,青少年、壮年、老年均可穿用。女子冬季长袍比男袍长,大襟覆盖脚面,左右开衩,开衩处和衣边、袖口均绣有美丽的花纹,有古朴纯厚之美。男女的夏季皮袍,同冬季皮袍样式相同,不同的只是选用的皮张不同,夏季做衣服用夏天的狍皮,冬季皮袍用冬天的狍皮,夏天也穿磨掉毛的冬季皮袍。皮裤,是用冬季狍皮制作,两三张狍皮做一条裤。过去无论男女均有穿套裤的习惯,做一件套裤需一大张或两小张狍皮,套裤无裤裆,只有两条马蹄形裤腿,用皮绳拴在裤带上,穿上【详细】

鄂伦春族的文化艺术 经过长期的狩猎生产和社会实践中,鄂伦春人创造了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有口头创作、音乐、舞蹈、造型艺术等。口头创作是鄂伦春人主要的文学形式。他们的神话、传说、民间故事、歌谣等广泛地涉及了民族历史、社会、狩猎采集、风土人情、生活习俗等各个方面的内容。古老的族源神话《恩都力创造了鄂伦春人》、神话《伦吉善和阿伊吉伦》、《白衣仙姑》、《吴达内的故事》等,涉及鄂伦春先民对人类起源的探索及对祖先的生活、英雄人物业迹的描述和歌颂。鄂伦春族的“扎恩达勒”(民歌),多以固定的曲调即兴编词歌唱,种类繁多,风格多样。尤其是新民歌,内容更为丰富。颜语、谜语,是后期发展起来的文学形成,是生产劳动的反映,是生活经验的总结和智慧的结晶。这些口头文学丰富了中华民族文学艺术的宝库。鄂伦春族能歌善舞,他们边歌边舞,表现【详细】

鄂伦春族的摇车 鄂伦春族妇女心细手巧,不仅能够穿梭在密林中打猎,而且还会采集,晒肉干做饭,更能悉心地照顾自己的孩子。因此,她们创造了别具一格的摇车。把孩子放在摇车里,会常常尿湿被褥,于是妇女们便创造了独特的处理方法。她们选取立在地上但已腐烂的柞树,这样的树不长虫子,极易吸收水份,是天然的“干燥剂”,她们取了干洁的部分,用铁皮锉子弄成碎沫,直至碎沫变得柔软,再将其装进桦树皮尿垫子里。这样的尿垫子使用一次即可扔掉,鄂伦春语叫“辙和吞思”。 冬天,尿垫子上放上层经过柔软处理以后的犴毛,再将孩子身上包一层布,最后用狍子再包一层。在严寒冬季,孩子戴着狍皮帽便能安然度过冬天,绝对冻不着。 摇车头上部有柳条子做的围子,车头上拉起上个固定的绳索,上面罩上帘,冬天冻不着孩子的脸;夏天蚊子钻不进去,真是又遮挡阳光又防严【详细】

宗教信仰 解放以前,鄂伦春族同外界接触较少,仍被原始的万物有灵的观念统治着。鄂伦春族信仰具有自然属性和万物有灵观念的萨满教。这种宗教与该民族特有的原始观念是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的。他们的宗教形式,表现为自然崇拜、图腾崇拜和祖先崇拜,“萨满”(巫师)是沟通神人之间的使者。萨满教信奉的神灵相当多,尤其是对自然的崇拜,他们把日、月、星、风、雨、雷、电、山川及动植物都作为崇拜对象。 鄂伦春人对“得勒钦”(太阳)非常崇拜。太阳给人类以光明和温暖,没有太阳,人们就不能生存,因此每年正月初一要向太阳跪拜;人们遇到困难时,要向太阳祷告;发生日蚀时,认为是天狗在吃它,用敲铜盆来解救。鄂伦春人也崇拜“别亚”(月亮),每年正月十五和八月十五都要拜月亮,如果数日打不到野兽,要在露天放一个清洁的桦皮盆,人们在盆旁向月亮叩头,【详细】

鄂伦春美食 纯天然野生柳蒿芽 大兴安岭鄂伦春旗柳蒿芽是呼伦贝尔特有的山珍产品之一,是纯天然、无污染、优质安全的野生植物。是深受各族人民喜爱的山野菜。多年来倍受人们青睐,是宾馆、餐厅、家庭烹饪和馈赠亲友的最佳礼品之一。 柳蒿芽是长在河边、谷地的一种野生植物,味鲜美、清香。不仅具有很高的食用价值,据说还有奇特的药用价值,对感冒发烧、胃肠不适及高血压、糖尿病等均有一定疗效。每到春夏时节,妇女们便背包挎筐去采集。采集来的柳蒿芽可当即食用,也可晒干备用。其食用方法,可与肉、排骨、鱼等一起炖,也可炒食或凉拌。 达尔滨湖美味鱼宴 达尔滨湖产的鲤鱼、鲫鱼、狗鱼、细鳞等,肉质肥美,营养丰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无机盐、碳水化合物、脂肪和各种维生素,鱼菜不但营养丰富,而且鲜嫩味美,百吃不大厌。 图糊列 图糊列就是油面【详细】


输入页数: 页

首页  上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