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在线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满洲里当地特色 俄罗斯民族风情 满洲里境内的俄罗斯人过去的住房大都是木制的,“木格椤”很多,家家都铺地毯,厨房非常清洁。室内的吊灯和窗纱、窗帘都很讲究。俄罗斯民族吃的东西有几大特点:酸、凉、汤。面包、牛奶是酸的,菜汤也是酸的。“面包和盐”是俄罗斯人迎客的重要礼仪,在铺着白色绣花面巾的托盘上放着大圆面包,面包上放一小包盐,当捧出这样的“面包和盐”时,是俄罗斯人向客人表示最高的敬意和热烈的欢迎。服饰方面,男子多穿西服,戴呢帽或礼帽。女子多穿连衣裙,也穿西服和西服裙。传统的俄罗斯人的婚俗颇为繁复,俄罗斯人在公共场所要么不说话,要么低声交谈,很文明。 布里亚特蒙古民族风情 布里亚特蒙古人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主要生活在俄罗斯的布里亚特共和国,也有一部分生活在满洲里一带。去布里亚特蒙古人家里做客,好客的【详细】

布里亚特蒙古族风俗 布里亚特是蒙古族的一个古老的部落,《蒙古秘史》称作"不里牙惕"。其先民一直在贝加尔湖一带森林里、草原上从事畜牧和狩猎生产。16世纪后开始在额尔古纳河、贝加尔湖、色楞格河一带草原上游牧。一部分人19世纪中叶迁至满洲里地区。俄国十月革命后,俄国白匪高尔察克、谢米诺夫等残部被苏俄红军击败,退到布里亚特地区顽抗。他们到处抢劫役马,绑架适龄男子当兵,闹得民不聊生,布里亚特蒙古人居住的草原变成了战场。1918年初。许多布里亚特蒙古人陆续迁入呼伦贝尔的满洲里附近和新巴尔虎右旗、新巴尔虎左旗、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 布里亚特蒙古人勤劳、聪明、勇敢,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生活经验。他们善于向兄弟民族学习,并接受了外面文化的影响,因而生产、生活方式比较先进。在生产上,他们历来注重利用【详细】

满洲里事件 一九三二年九月二十七日,中国驻满洲里的军队将日军驻满洲里的领事、特务机关长、警察队长及一百多名警察监禁起来,这次事件被称为“满洲里事件”。 “九·一八”事变后,由于蒋介石命令张学良东北军“绝对不抵抗”,使日侵略军得以迅速占领辽吉两省,进而染指黑龙江。 在东北军中,一些有民族气节的中、下级军官和广大士兵奋起抗战,举起了抗日的旗帜。黑龙江省马占山的部队十一月四日首先在嫩江桥阻击日冠北进,使日军浜本步兵团,高波骑兵队遭到歼灭性打击。揭开了东北军民抗日的序幕。 十一月十九日,日军在第二师团长多门二郎指挥下侵入齐齐哈尔。驻扎海拉尔的呼伦贝尔警备司令兼东北边防军步兵第二旅旅长及哈、满护路军司令苏炳文,奉命派驻守在满洲里的步兵第四团团长吴德林带队应援,在大兴安岭一带同日军多门师团进行了战斗。吴德林脑部【详细】

二卡红色秘密交通线的建立 二卡距俄罗斯国境线最近处只有四里,与俄罗斯阿巴该图镇遥相对应。由于独特的地理位置,早在20世纪30年代初期,苏联红军总参谋部情报部门就派人在这里建立秘密交通站,负责收集日本关东军的军事情报,护送往来中苏国境的革命同志及送交情报。二卡交通站的交通员冒着生命危险,在这里架起了一座红色国际“桥梁”,为消灭日本关东军和东北解放做出了重要贡献。 二卡红色国际秘密交通站是日寇占领东北后,苏军总参谋部为收集日本关东军调动、修建野战工事等情报而建立的。二卡交通站与共产国际、苏联共产党及中共东北党组织在满洲里、扎赉诺尔建立的地下交通站一样,担负着共同的使命,也是在相同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满洲里地区当时地处边荒,是新巴尔虎蒙古人游牧之地,人烟稀少,隶属于呼伦贝尔副都统衙门管辖,是国内反动派力量【详细】

《中俄满洲里界约》的签订 呼伦贝尔境内中国同俄国的边界,自从定界后近200年来,由于地方荒僻,人烟稀少,彼此尚能相安。自从东清铁路通车,沿边形势日趋复杂。我境内一片荒凉,而俄境迁来大批移民,屯镇相望,星罗棋布。尤其是1900年后,中国边防卡伦皆被俄军焚毁,有边无防。俄人越界采矿、捕鱼、狩猎、打草等如入无人之境。 1907年,呼伦贝尔副都统苏那穆策麟恢复了被沙俄军队年由新任呼伦贝尔副都统宋小濂增设了塔尔巴干达呼卡伦,每卡有卡弁1名、兵22人。但边界线长,此寥寥数卡,难以阻止俄国人越界生产经商,实施有效的边界管理。更有甚者,俄国境内的土匪竟成群结队进入我境抢掠杀伤蒙古族牧民和商人。仅1909年冬天就有20多家被抢劫,钱款达二三万元,出人命5起。中俄边界的现实,引起了呼伦贝尔兵备道员宋小濂的极大关注,上书【详细】


输入页数: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