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子:史书记载,春秋战国时期被称为“戎”和“狄”的北方民族非常活跃。狄分为三个支派:长狄、赤狄和白狄,其中白狄的鲜虞人在春秋末年建立了中山国。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亦称翟。一说,狄即殷代鬼方及周代玁狁。春秋战国时称翟,亦作狄。因其分布地区主要在成周雒邑以北,又称北翟、北狄。秦汉以后,狄、北狄成为中原人对北方各族的一种泛称。春秋时,狄族分为三个支派:长狄、赤狄和白狄。
长狄,又名长翟。分布于齐、鲁、宋、卫之间;一说流动于西起山西临汾、长治,东至山东边境一带。经常侵扰周王室和鲁、卫、宋、齐、晋、郑诸国。也曾与诸国合作,参加平定齐国的内乱。公元前607年为齐、卫所灭。
赤狄,又名赤翟。主要分布于今山西长治地区,是春秋时期实力最强影响最大的狄族部落,据说是因穿赤色衣服而得名,与晋人杂居。主要由东山皋落氏、潞氏、甲氏、留吁、铎辰等6个氏族组成。公元前7世纪60年代,赤狄因受晋国压迫,东下太行“伐邢”、“灭卫”;齐桓公率领郑、宋等华夏国抵御狄人,“救邢安卫”。此后,赤狄还攻打过郑、东周、齐等国。前594年晋灭潞氏,接着又灭其余诸部。公元前六世纪末,其中一部分并入晋国。
白狄,也叫白翟。春秋前期主要分布于古雍州北部(今陕北一带),即今陕西延安、山西介休境一带,因穿白色衣服而得名。前6世纪中叶,因受秦国的压迫和晋国和戎政策的诱惑,东迁至今河北省石家庄一带。东迁后的白狄主要由鲜虞氏、肥氏、鼓氏、仇由氏为晋所灭。前507年鲜虞建立中山国,是为早期鲜虞中山国,前406年为魏文侯所灭。前381年左右,“中山复国”,是为后期鲜虞中山国,都灵寿(今河北省平山县境内),领有土地方五百里,前296年为赵国所灭。
战国时期,狄族完全融合于华夏族,其活动不再见于史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