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论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生态环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影响
 
  

项目编号:
469302410
项目名称:
论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生态环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影响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论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生态环境对蒙古族长调民歌形成的影响

萨日娜 ( 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 副教授)

蒙古族长调民歌是蒙古族音乐草原文化风格的标志,亦是蒙古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蒙古族长调民歌广泛流传于内蒙古阿拉善、锡林郭勒、呼伦贝尔大草原、科尔沁草原等地区。其音乐特征为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曲调气息悠长、节奏自由舒缓,表现出一种天高地阔的自然空间意境。纵观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发展的规律及其艺术的独特性,它与北方草原游牧文化有着密切的联系。北方草原游牧文化生态环境是孕育、传承、发展蒙古族长调民歌的艺术土壤,同时蒙古族长调民歌也成为游牧文化发展的重要的艺术载体。

中国北方草原的游牧文化是蒙古高原上的诸多民族共同创造的灿烂文化。北方草原早期的游牧民族的民歌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产生了直接的影响。至今仅存的匈奴民歌《祁连山歌》《敕勒歌》,虽然这首歌只留下译词,曲调无法考证,但是其主题、情调、移情、语法修饰习惯、上下两行构成一个段落、两段内容相同或相似的分节歌形式等结构特征,恰好与蒙古族至今传唱的古老长调牧歌的结构特征相符;早期蒙古部落的《追猎斗智歌》的结尾,《游牧歌》的开头的拉长音与至今流传的诸多长调民歌有异曲同工之妙。

蒙古族世代生息的地理环境是蒙古高原的高高的山岭、辽阔的草原、茂密的山林、弯弯曲曲的河流、碧波荡漾的湖泊,使人心旷神怡,眼界开阔,胸襟宽宏,情感激荡,因此蒙古人的审美感觉和价值取向是自由、辽阔,恢弘博大。这样美的自然环境与心境下产生的表达自己情感的音乐形式一定是壮美的史诗般的。而在这种人与自然对象性的关系中,物化了的音乐是其感觉中的自然,亦是其自然的感觉,从而形成独特的"人与自然"和谐统一的宇宙观和表现方式。因此大部分长调民歌主题是咏唱蒙古高原上的美丽自然风光,歌词的前半部分往往是对大自然的赞美,而后半部分则是对亲情、爱情、友情的咏唱,表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完美统一。另外,辽阔的草原地广人稀,在长期的环境适应中,人们说话声音洪亮,唱歌的音域及音调特别高,是长调民歌的音调高亢、音域宽广的原因所在。相反,北方草原也有其萧杀的一面,在寒冷的冬季,风雪交加,雪灾使大批的牲畜死亡,尸横遍野,使人产生低落悲怆的情感,故而产生了意境苍凉的长调民歌。由此可见,北方草原的地理环境,是长调民歌音调高亢、音域宽广、旋律起伏跌宕、气势恢弘或苍凉凄楚的风格形成的一个重要的影响因素。

游牧生产的主要生产形式是在广阔的生存空间内,每日每时面对草原大自然,骑上骏马流动放牧,没有明显的节奏感,牧人把牛羊放出去以后,此时牧人就有了闲暇的时间,可以悠闲自在的在高处观望畜群和欣赏草原的景色,模仿陡峭的山崖的回声、弯曲的河流的流水声、汩汩清泉的涌水声、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上的回音、马的低声嘶鸣声、牛的哞哞的叫声,借以抒发情感,无拘无束的歌唱。这种悠闲自在的游牧生产方式为悠长舒展、节奏自由的长调民歌的形成提供了空间条件和时间条件,亦对长调民歌的演唱方式和技巧的形成有直接的影响。

蒙古族历来就有通过诗歌、歌唱来表达自己内心世界的艺术天赋。蒙古人的祖先在大兴安岭的深山密林中依靠狩猎为生时期,每当有所猎获之后,照例要载歌载舞,表达其欢娱之情;古代蒙古人没有文字的时代,将情报、信息和公告等将背诵为简短的诗歌、巧言或编成可以歌唱的歌曲来达到传递情报的目的;蒙古人常常以歌唱来表达对亲人、恋人、朋友的爱或对故乡、大自然、骏马、五畜的赞颂及对生活、事业的祝愿,作为一种文化传统的形式,仍流传至今。这些所表现情感心态方式、传递情报、传承文化传统的形式而唱出的曲调无意识地对蒙古族长调民歌的形成、发展、内容形式的多样化发挥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1


  • 上一个项目: 一个设想一个建议

  • 下一个项目: 蒙古族音乐现状及其发展探索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10924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