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
红色旅游—阿荣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陈巴尔虎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海拉尔区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 新巴尔虎左旗 >> 巴尔虎姓氏
 
  

项目编号:
42412564316
项目名称:
巴尔虎姓氏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巴尔虎姓氏

巴尔虎蒙古族自古以来就拥有自己古老的姓氏,那种认为巴尔虎人只有名而没有姓的看法显然是错误的。花赛·都嘎尔扎布先生在《新巴尔虎世谱》(蒙文)一书的序言中说:“我们蒙古族有自古承传的众多姓氏。巴尔虎(不论新、陈或居住何方)作为蒙古族中的一个部落,自古到今也拥有众多的姓氏。由于蒙古族称名时的习俗与其他民族不同,名和姓一般不同时使用,所以有些人说蒙古人没有姓氏,这是其不了解历史和事实所致。”
漠南蒙古人由于接触汉文化较早,很多蒙古族姓氏均有汉语简称。如蒙古族“黄金家族”的姓氏“孛儿只斤”,便有译成“包、宝、鲍”等不同的汉化简姓。现在又有不少人直接取“孛儿只斤”的“孛”字为姓,以示跟汉姓的区别。巴尔虎人自漠北喀尔喀迁居呼伦贝尔后,由于这里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受外界影响小等诸多因素所致,时至今日起汉名的人也比较少,称姓氏时采用全称,也没有简化的汉姓。巴尔虎人在较正规的场合,一般在名字前加上姓氏,如前面提到的花赛·都嘎尔扎布先生,花赛是姓,都嘎尔扎布是名。
关于巴尔虎姓氏的由来,在漫长的历史时期内,是由各姓氏的长辈口传给子孙的。日本蒙古史学家小林高四郎曾说:“氏族的来历是蒙古包的火炉旁,或者在放牧的闲暇,由父老根据古老的传说,引用祖先的遗言,口传给子孙后代。”这种口传的方式必然决定了大多数人,对蒙古族姓氏(包括巴尔虎姓氏)的不了解。
从《蒙古秘史》中记载男女双方定亲后,男子须到女方家居住等情况看,证明蒙古人曾经历过母权制社会阶段。从巴尔虎人记忆中保留最远古的传说,即巴尔虎代巴特尔与天鹅变成的少女成婚,所生的11个儿子为最初的11个姓氏来看,巴尔虎人只知其男祖先,不知其女祖先,说明他们在经历了母系社会之后,又经历了父系社会阶段。进入父系社会之后,经过漫长的时期,人们领悟到了“男女同姓,其生不蕃”的事实,制定了“同姓不婚”的婚姻制度。由此看来,姓氏的产生主要起着“明世系”、“别婚姻”的两大作用。
《史集》中说:“蒙古人有保存祖先的系谱、教导每一个孩子(知道)系谱的习惯。这样他们中间没有人不知道自己的部落和起源。”为此,亲族间不能互为婚姻,只能与外姓通婚,巴尔虎人至今仍保留着这种古老的族外婚的习俗。
纵观巴尔虎的历史,其姓氏的演变过程大致可以分为两个时期:一是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巴尔虎等“林木中百姓”被分散编入各千户,这是第一次打破巴尔虎的姓氏结构。在此之前,巴尔虎都是以姓氏为中心,同一姓氏的人生活在一起。二是巴尔虎在清代迁居呼伦贝尔,被分散编旗入佐,这是第二次打破巴尔虎的姓氏结构。如1734年新巴尔虎就是以各氏族的名义申请志愿入旗的,在编旗建佐的过程中,原有的氏族结构和功能被旗佐这一军政合一的新体制所取代。
巴尔虎人编旗入佐之后,有一些氏族首领成为世袭佐领。世袭佐领的后代袭受官职时,需将本家族男姓成员的名字逐一排列成“家谱”,并将其中具备资格的人用朱笔书写。同时,普通壮丁也要3年一次编审造册,形成各自的“家谱”。由此看来,巴尔虎从过去口传关于自己家族的历史,演变到按官方要求撰写的“家谱”,应该是巴尔虎人定居呼伦贝尔以后的事情。在此之后,也是巴尔虎姓氏的一个相对稳定期。
巴尔虎人自清代以来,比较重视对巴尔虎各姓氏的记载和研究。如古柏礼著有《诸蒙古始祖记》,还著有《巴尔虎姓氏》一书,可惜已失传;额尔钦巴图也撰写了《巴尔虎蒙古史记》、《新巴尔虎源流》、《氏族历史》、《小部落史话》等诸多满、蒙作品。最近十几年中,巴尔虎3旗也出版了一些涉及巴尔虎姓氏的著作,如《新巴尔虎右旗巴尔虎世谱》、《巴尔虎镶黄旗志》、《新巴尔虎左旗文史资料》及《陈巴尔虎旗志》等等。
现将有关史籍中,记载的巴尔虎姓氏数列举如下:《黑龙江志稿》收录14个,官其格主编的《蒙古族姓氏》收录13个,毕·达木丁苏荣的《巴尔虎姓氏集》收录新巴虎左旗巴尔虎姓氏41个,《陈巴尔虎世谱》收录新巴尔虎右旗巴尔虎姓氏45个,《陈巴尔虎旗志》收入陈巴尔虎姓氏18个。根据以上记载,除去记载重复的姓氏,今呼伦贝尔境内的巴尔虎姓氏应为63个。  在目前可查的63个巴尔虎姓氏中,不见了《黑龙江志稿》中记载的“富察氏”、“戴卜罗氏”和“戴佳氏”。这些姓氏的巴尔虎人,极有可能都融合到满族等民族中去了。另外,据《蒙古族姓氏》一书记载,翁牛特旗有姓“巴牙古得”、鄂尔多斯部中也有姓“巴牙古得”、“巴尔古图得”、“巴尔古金”、“巴尔古得”姓氏的人,这些姓氏的由来,显然与巴尔虎人有关。不过到目前为止,巴尔虎3旗的巴尔虎人没有冠以上姓氏的,故不统计在巴尔虎姓氏之内。  在巴尔虎姓氏中,也有大姓和小姓之分,从中可以看出姓氏的演变过程。一些大姓在新巴尔虎左、右两旗和陈巴尔虎旗均有分布,且人数较多;而一些小姓现仅有几户,有些姓氏还消失了。据1989年新巴尔虎右旗政协文史委员会的调查,在新巴尔虎右旗境内的巴尔虎姓氏中,各姓氏人口相差较大,如:“铁木尔钦”、“兀良罕”、“哈希努德”均为1户;“哈日嘎纳”、“鄂里木苏”、“察哈台”、“腾贵特”、“诺木钦”等均为3--4户;而一些大姓如“达楞古特”达到283户693人;“吉克忠”达到175户448人。
考察姓氏的来源,特别是巴尔虎姓氏的来源,并不是一件简单的工作。历史的风化作用只给我们留下了一个大致的轮廓,许多问题如果追根究底,也很难得到圆满的答案。如果说血缘关系是维系社会生活的重要基础,那么姓氏则是家族绵延的标志。具体地说,任何人从前代继承了姓氏,如无特殊原因,都不会轻易放弃它。时至今日,人们也在自觉不自觉地维护着姓氏的标志作用,在给子女命名时很少有改用他姓或重新发明个姓氏。这种情况也注定了巴尔虎自移居呼伦贝尔以来形成的姓氏格局,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不可能被打破。

 


  • 上一个项目: 巴尔虎民族舞蹈

  • 下一个项目: 巴尔虎英雄史诗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554 录入时间:2014/4/24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