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鄂温克族自治旗
红色旅游—阿荣旗
新巴尔虎右旗
新巴尔虎左旗
陈巴尔虎旗
鄂伦春自治旗
莫力达瓦达斡尔族自治旗
额尔古纳市
根河市
牙克石市
扎兰屯市
满洲里市
海拉尔区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 新巴尔虎左旗 >> 巴尔虎民歌
 
  

项目编号:
42412531316
项目名称:
巴尔虎民歌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巴尔虎民歌

蒙古族从远古时代起,一直过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地见牛羊的游牧生活。在长期游牧生活中,造就了蒙古族小伙子淳朴、豪爽、豁达的阳刚之美;也造就了蒙古族姑娘热情、善良、勤劳的贤惠性格。应运而生的蒙古族长调民歌,伴随着他们的出生和成长,唱响在他们生命中的朝朝暮暮。蒙古族虽然经历了多次的部落变迁,但是他们民歌却依然口口相传、经久不息地传承至今。而在这些唯真唯美的蒙古族民歌中,巴尔虎民歌尤其独具特色的风格。

呼伦贝尔草原是巴尔虎蒙古人的故乡,也是巴尔虎长调民歌的故乡。草原就是巴尔虎民歌的舞台,牧人们可以没有伴奏、没有掌声,站在蓝天下,就能将巴尔虎民歌唱上白云间。而巴尔虎民歌也没有在历史的长河中仅仅流落民间,早在1955年就曾登上世界级音乐的殿堂。长期的草原游牧生活,使他们有着天籁般的嗓音。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发生了很多动人的故事,也产生了很多优美的民歌。

据有关专家学者从巴尔虎部落历史方面的引证和推断来看,流传在新巴尔虎左旗乌布尔宝力格苏木一带的民歌《摇篮曲》,应该是在公元4世纪时产生,是至今为止已经被传唱了1600多年之久的一首古老的长调民歌。14世纪产生的民歌有《隐约可见(怀念儿女)》,1368年巴尔虎人乌宁嘎创作了这首歌,该歌已被传唱640年了。这首《隐约可见(怀念儿女)》,向世人毫无掩盖地展现了当时妥懽帖睦尔可汗的处境。《牛二多的时(不一样)》这首民歌是在18世纪产生的。18世纪对巴尔虎人来说,他们正处于沙皇俄国和满清政府之间推脱责任,将他们推来撵去并抢夺他们故土的严峻时期。该歌曲记录了那次历史事件而被创作于1729年,距现在已有280年的历史了。19世纪产生的两首经典巴尔虎民歌有《杜嘎尔将军之歌》、《辽阔的草原》。20世纪上半叶产生的几首长调民歌有《可怜的小嘎(可怜的士宾们)》、《商都河畔》等等。

新巴尔虎左旗被称为巴尔虎长调民歌的故乡,这里诞生了宝音德力格尔、那楚克道尔吉、塔布亥、巴达玛等著名的蒙古族长调民歌演唱家。他们口中那委婉的旋律,宽厚的唱腔,高亢的音域,就像蓝天上一只翱翔的雄鹰,马背上一段颠簸的传奇,牧人心中那一片缠绵的回忆,来自远古那一曲空灵的绝响征服、陶醉了很多人。巴尔虎民歌以原生态的方式对巴尔虎蒙古族文化作出了经典的诠释。这一具有游牧文化和地域文化特征的独特演唱形式,以它特有的语言述说着这个民族的历史,演绎着这个民族繁衍生息的足迹,它是听得到了民族和部族典籍,是穿越时空的历史脚步和民族的心音。保护、研究、挖掘巴尔虎民歌工作是发展蒙古族民歌重中之中,因此,巴尔虎民歌以及整个草原音乐愈来愈受到不同民族、不同地域的越来越多的听众的关注和喜爱。

 

 


  • 上一个项目: 祭祀敖包

  • 下一个项目: 巴尔虎民族舞蹈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174 录入时间:2014/4/24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