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 忆瘦石——我的良师
 
  

项目编号:
71616191716
项目名称:
忆瘦石——我的良师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忆瘦石——我的良师
                                                           撰文/ 安柯钦夫

    记得89年春节的早晨,我按惯例给瘦石先生打电话拜年,发现他的声音有些沙哑,问他健康状况,他说没事的,可能是感冒引起的。我问有什么征兆,他说胸口发闷,我建议他去看看医生。没过多久,瘦石的大公子汉胤在电话里告诉我,说他父亲住院了。于是,我怀着不安的心情,紧忙到协和医院去探望他。推开房门,屋里静悄悄,只有瘦石先生一人带着花镜在看报纸。一见我,高兴地站起来让座。接过鲜花嗅嗅说:“何必带这个?”我说:“也让你过过现代人的生活。”他笑道:“这是我生平第一次接受鲜花呢!”随着谈及他的病情,目前尚未确诊,只觉胸口发闷,有时呼吸紧、双脚无力。我安慰他安心治疗,争取早日康复。同时,告诉他一个打算,我和《中华儿女》杂志女记者邓丽娜商定,要为他写一本《尹瘦石传》,七月交稿,年底见书。我把拟定的提纲交给他说,你先看看,做点准备,过几天我们来采访。他接过提纲,带上花镜,仔细审阅起来。指着第七章“搭乘周公专机到解放区”,详细谈起事情的经过。他说那是1945年10月,毛泽东在重庆和蒋介石举行国共和谈,正赶上他和柳亚子筹办诗画展。通过练习得到本人同意,他为毛泽东画了一幅速写像,并请毛泽东写了《柳诗尹画联展》的题词。就是在这次联展上,展出了他为毛泽东作的速写像以及毛泽东写给柳亚子的著名诗词《咏雪》的手稿,在重庆引起了极大的轰动。不仅文化界人士,就连一些开明的政治家也都前来参观。当时《新华日报》、《华西日报》开辟专栏介绍,发表评论,郭沫若、翦伯赞、丰子恺、刘开渠、陈迩冬、陈翔鹤等名家诸人争相赞赏。因为当年瘦石先生只有26岁,所以郭沫若称他是“英气勃勃的少年”。

    瘦石先生非常珍惜这段历史,并且一直珍藏着毛泽东《咏雪》的手迹,甚至把自己的画室命名为“仰雪斋”,说明他对一代伟人的崇敬之情。直到70年代,他怀着依依不舍的心情,才把毛泽东《咏雪》手稿捐献给国家文物局。

    随后,瘦石先生又谈起离开重庆投奔解放区的来龙去脉。他给周恩来投书,表达了向往解放区的急切心情,请求协助早日成行。不久,周公派秘书齐燕铭登门通知,已和美国军调小组联系,近期就有一架专机飞往晋察冀边区。这样,瘦石先生来到张家界,任华北联大文艺学院教员。当时,乌兰夫为开辟内蒙古工作,需要大批干部。于是,瘦石先生又被派往内蒙工作。我是1946年冬天在林东和尹瘦石先生相识,他任内蒙古文艺工作团的美术指导员。他身体瘦弱,其貌不扬,温文尔雅,少言寡语。有一天我问他:“你学画是有老师还是靠自学?”他说:“读的美专。”我问:“那么,你家很有钱喽?”他说:“非也,小康之家,食有鱼,出有车。”又问:“你是不是资产阶级?”他摇摇头说:“否!”他留给我非常坦诚的印象。随后,我们一起到了乌兰浩特,又一起调到《内蒙古自治报》主持文艺副刊,他任组长,我为组员,为追求形式多样,经常是他画一幅画,我写一首诗。特别是辽沈战役期间,捷报频传,我们加班加点写诗作画,赶印《号外》,敲锣打鼓到街头散发,分享解放者的喜悦。这一阶段,我们相处得十分融洽,灯下月夜,瘦石先生爱谈些文坛轶事,还教我如何欣赏《世界美术大全》中的古典名画。他不因我无知而唾弃,也不因我浅薄而讥笑,他既不因自己老大而骄横,也不因我少小而卑视。后来,我所以热衷于古典诗词、书法纂刻、收藏工艺品等嗜好,无不得益于瘦石先生的影响。

    1950年我奉调内蒙文联从事文学创作,恰巧尹瘦石先生任文联等委会专职主席。这样,我们又走到了一起。那是个严寒而多雪的冬天。无论办公室和宿舍都要靠烧煤火炉取暖。瘦石先生自幼在南方生活,既没见过也不会侍弄火炉,每天早晨弄得手忙脚乱,还是点不着火。正巧我住在他的隔壁,又是独身,就主动帮助他生火。他一边虚心请教,一边实地操作。他抽暇为我画了一张炭笔速写像,我珍藏多年,直到文化大革命当做罪证被抄走,想起来十分惋惜。

    我和尹瘦石先生相处多年后,才得知他出生于江苏宜兴县周铁桥镇,受陶瓷文化氛围的渲染,自幼便喜爱书画。14岁进江苏省立宜兴陶瓷职业学校学习陶艺和书画。1938年抗日战争爆发流亡武汉,进武昌艺术专科学校就读。民族危亡激起他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随以民族英雄和杰出爱国人士为题材,创造了《屈原》、《郑成功》、《史可法》、《白夷叔齐》、《巨赞法师像》一系列作品,并在流亡途中于桂林举办两次个人画展,深得爱国人士柳亚子、何香凝、李济深等人的器重,受到文化名流熊佛西、欧阳予倩、田汉、孟超、端木蕻凉等人的赏识。尤其慷慨悲歌、忧国忧民、叩问苍天、痛不欲生的屈原形象,激起了观众的强烈共鸣。1944年日军入侵湘桂,尹瘦石先生携带书画辗转西南,经贵阳遵义到达重庆。战乱中的个人遭遇以及沿途目睹国破家亡的民众疾苦,越发激发了他爱国主义情怀。所以,在他一生的艺术创作中始终紧紧踏着时代的节拍,总是关怀民众的疾苦,实属难能可贵。

    1971年,我调往内蒙乌兰察布盟任文化局副局长,邀请调到北京国画院工作的瘦石先生重访草原。他欣喜异常,应邀而至。我因举办全盟乌兰牧骑培训班脱不开身,便派诗人查干陪同,沿集宁——二连草原驱车漫游,随先生意愿,爱呆多久呆多久。据查干对我讲,先生每到一处,总爱独自一人或登山岗、或到河边、或凝视烈马奔腾、或仰望蓝天白云,不时在速写本上做着记录。每到晚餐,趁着酒畅情酣,挥毫疾书,一幅幅骏马图蓦然诞生。仅仅14个日日夜夜,瘦石先生画赠朋友骏马图就有19幅之多。访问草原归来,我们相会于土贵乌拉。他紧紧握着我的手说:“不虚此行,终生难忘!”当夜,还为我特意画了一匹站在高山之巅、凝视天际的墨色骏马,题词:“倚天抽宝剑、临风啸长空。”附记:“一九七三年八月,应老友安柯钦夫之邀重访草原,白音乌拉归来命作新图写此存念,尹瘦石于土贵乌拉。”我悬于书房,细细品味他语重心长的祝福,倍受鼓舞。

    我和尹瘦石先生交往半个世纪,共同经历了征途上的风风雨雨,铸造了终生不渝的深情厚谊,他那温文尔雅的君子风度和拳拳炽热的报国情怀令我永志不忘。


  • 上一个项目: 我们是文艺战斗兵

  • 下一个项目: 草原确有女奇人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8370 录入时间:2013/7/1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