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3年第二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2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三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四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五期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1年第六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一期
《传承》杂志电子版2013年第二期
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传承》电子版 >> 《传承》杂志文字版2012年第五期 >> 我们是文艺战斗兵
 
  

项目编号:
7161665116
项目名称:
我们是文艺战斗兵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我们是文艺战斗兵

                                                            口述/莫尔吉乎
                                                            整理/靳文

    我原籍是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太仆寺旗,1945年在自治运动联合会主办的军政学院附中毕业,当时我16岁。军政学院附中的学生主要是蒙古族青年,当时布赫同志的弟弟妹妹,奎壁同志的女儿都在这所学校。我记得军政学院又分为军事部和行政部,从学院里寻找和发现有点文艺特长的学生组成宣传队,这就是后来文艺工作团的雏形,我就是因为嗓子好被老师发现的。文工团的首任团长周戈是被乌兰夫请来的,他和张凡夫都来自延安,都是“鲁艺人”。张凡夫籍贯四川,是美术家,后成为团党组书记,我曾经听过张同志讲话,四川味很重大家都听不大详尽。后来回族音乐家刘佩欣、戏剧家陈青璋、作曲家沙青和国画家尹瘦石相继来到,刘之前在回民支队工作过,沙青是冼星海同志的学生,这些人就是当时文工团的核心力量。

    文工团在1946年4月1日正式成立,来参加的工委代表有乌兰夫、王铎、包布泽布几位领导干部。在成立大会上传达了《毛泽东延安文艺讲话》精神,到会的每人发放了一本印刷着原版讲话内容的书稿,我一直保存了二十多年,后来在文革中丢弃了。当时的文工团成员近30人,几乎全是半大小伙子,只有一个女生欧阳洁,我们背后都称她“全团一枝花”。

    我们在哈布噶地区活动的时候,华北联大舞蹈系主任吴晓邦带着七八个学生找到了文工团,都是京津地区追求进步的青年,这些人也加入了文工团。我记得文工团第一个有重大影响的节目就是《血案》,这是周戈亲自执笔创作的歌剧。《血案》分为蒙汉双语两个版本,蒙语版由巴根主演男一号,汉文版男一号扮演者是文浩。《血案》演出现场围观的群众很多,大家看的聚精会神。歌剧结束谢幕之后,观众还未散去突然台下有一个人站起来大声问道“什么叫民族的形式,革命的内容?”,大家纷纷交头接耳不知所云,那个人继续说“这就是民族的形式、革命的内容!”,然后现场演讲,给周围的老百姓讲说革命的情况,鼓舞群众投身革命。事后有人告诉我那人就是乌兰夫同志。当时还有不少好的作品,周戈作词沙青谱曲的《蒙汉人民是一家》、陈清璋作曲周戈作词的《蒙古青年进行曲》,当地老百姓都亲热的称呼我们为“蒙古八路”。当时是沙青先生教我们乐理知识和认识乐谱,是他带领我们走进艺术的殿堂,现在想起来,对这些来自延安的老同志们我还是怀着一颗感恩之心。

    到了林东已经是1946年的冬天,虽然天寒地冻但大家热情高涨,组织上安排了当地的成衣铺,请来了裁缝师傅现场制衣,一共大中小三个尺码。师傅们把布料裁剪成布片,分发下来我们自己缝制衣裤,我记得当时我年龄小,领到了布和羊毛,做好的衣服穿不进去。老是套的进袖子就扣不上纽扣,自己也找不到问题所在,后来还是珠兰告诉我前后缝反了帮我拆了重新缝好。林东印象最深刻的一次是给我们改善伙食,说是今天吃猪肉,炖了满满一大锅,我们闻着香味儿就腿软脚麻,都憋着劲准备大吃一顿。结果端上来的时候,我怎么也咬不动,后来一问才知道是野猪肉。我们在锡林郭勒草原叫“贝子庙”排练节目,为47年自治区成立节目汇演做准备。大家废寝忘食,训练累了就原地休息一会儿,睡觉都不脱衣服,因为随时都有可能起来宣传。上面一通知说要宣传了,我们就敲锣打鼓上街。沈阳解放战争前夜,我们乘坐的火车停在梅河口,就等着战役结束的第一时间就进沈阳城进行文艺汇演。进了沈阳住在旅馆里,发现床底下和天窗上都藏着枪弹,这都是溃败部队跑的太急临时散落四处的。当时城里伤兵很多,战胜的伤兵走路都是横冲直撞的,他们觉得自己为战役流了血,现在就应该享受胜利的成果。当时流传有一句话说“身上有个眼儿(枪伤的窟窿之意),比毛主席小一点”。我们演出时候这些伤兵也都占据着最好的位置,那个时候大家都已经看到了胜利的曙光,几乎预料到了国家前进的形式。

    1947年冬天我们参加武装土改,在扎兰屯开誓师大会,会上1人给发了1把枪和50发子弹。在阿荣旗演出《白毛女》,天特别冷,但是文工团的人们顶着严寒给当地群众演出。结束后老百姓送来一面锦旗,上面写着“穷哥们儿的文工团”。“白毛女”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就是控诉旧社会、揭露地主压迫穷人的戏,表演结束后演员和群众都入了戏,群情激奋斗志昂扬,都不肯就此散去。谷政委看到这一幕,就地发起批斗大会,他是大会主持,受批斗的是一个姓盖的地主,当地人称呼为“盖大财主”。其实严格的来说也没多少地,还是一个70多数的老人。台下众人诉苦,台上老人就给扒了衣服只剩裤衩。控诉之后押着游街,老盖被冻坏了浑身瑟瑟发抖。我们看到了就有些不忍,可能这个表情被领导们及时捕捉到了,第二天周戈团长就主持开会,就昨天的批斗大会让大家谈谈感想,轮流发言,然后给大家讲“阶级斗争”,启发团员们的阶级觉悟。看我们还是认识不清,就决定从明天开始访贫问苦,深入到当地乡村亲身感受老乡的生活。

    一天,突然有老乡来报信,说龙山屯附近发现七八人,都荷枪实弹很可能是土匪!大家都很惊慌,子弹上膛就集合出发。到了龙山屯我和贾作光留守原地,其他人摸上去查看敌情。老乡说的“土匪”在一个废弃的小院子中,我们在望远镜里可以看到院子里栓着好几匹马,也影影绰绰的有些人影在动。团里决定派出一个人去小院探路,其他人在后面掩护。探路的人叫孙喜,是黑龙江北安军政大学的学生,他骑着马向院落走去,院子里静悄悄的没有一丝异动。我们觉得对方一定不是土匪,都已经放松了警惕的时候,突然里面枪声一响,孙喜胯下的马猛地静止,他在马上晃了晃一头就栽了下来。我们都懵了,这时院子里跑出来人已经到了孙喜的尸体旁,正在蹲下辨认。这时我们也不管掩护不掩护,直接都冲了过去。摆弄孙喜尸体那人突然嚎哭了起来,大家乱成一团都不晓得怎么回事。三言五语交待之后,才得知对方这七八个人是黑龙江文工团,而开枪打人那个正是孙喜的同班同学!大家纷纷喊着救人,而那一枪正中心脏,孙喜已经失血过多没有了呼吸。双方都流着泪,场面有着一触即发的死一般的寂静,抽泣声和喘息声如同风中的旗帜。这时不知道谁第一个举起枪,大家都红了眼,一言不发只想报仇。陈清璋同志当时在场,他见状不妙跑到双方队伍中间大喊“你们要干什么?!我们刚才已经牺牲了一位同志难道还不够吗?”当时的话语正聋发聩,在千钧一发间扭转了危险的局面,展现了老革命人过人的修养和素质。


  • 上一个项目: 恰同学少年

  • 下一个项目: 忆瘦石——我的良师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8748 录入时间:2013/7/1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