梳理.传承.保护.发展

联系我们 收藏本站 网站设计 繁體中文  

Loading...

     用户登陆
用户名:
密  码:
新用户注册  忘记密码?
     项目列表
世博会.内蒙古专题
《成吉思汗》电视连续剧
《传承》电子版
百家论坛
中国首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二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三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七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八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九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一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四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第十五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中国第十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仕奇文化园
大型草原实景演出《天骄.成吉思汗》
大型音乐剧《阿拉腾陶来(金色胡杨)》
蒙古马文化
呼伦贝尔旅游文化
游牧居住
民族服饰
盘点矗立在世界各地的成吉思汗雕像
呼和浩特市旅游及周边
内蒙古各地名含义
阿尔山摄影作品展
草原牧猎
非物质文化遗产
阿尔山旅游景点
电影《海林都》
草原书屋—《传承》杂志
     项目搜索
 
 
 
     项 目 展 示  
 您现在的位置 >> 所有项目 >> 百家论坛 >> 中国第六届草原文化百家论坛 >> 论 文 >> 草原文明与旅游城市
 
  

项目编号:
4615551117
项目名称:
草原文明与旅游城市
项目备注:
 
    项 目 说 明

草原文明与旅游城市

青海省人民政府副省长 中国少数民族作家学会会长 吉狄马加

草原文明作为工业化之前既有文明,曾恪守一套与环境可持续的生产和生活方式。"逐水草而居",一个"逐"字,就是牧人们在不时地不断地季节转换迁徙,这是遵循于大自然休养生息之规律的。以这种生产方式为生计的游牧民族,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特的保护草原、善待草原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在长期的游牧生活中,马背民族认识和感悟的,天地是父母,水草是衣食,人与草原上的一切生命共生共荣,生态是草原的根基,草原生态共同体是生命的摇篮。他们不仅将人当作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将自然当作敬奉的对象,敬畏生命、顺应自然,崇拜水草,以一种敬畏和爱慕的心情尊重自然、护卫自然、与草原和谐共处,体现了"自然为本"、"天人合一"的人文精神。这是一种与游牧文明相适应的大生态观,是人类最早的生态文明。

草原环境是草原文明的载体。草原,作为地球生物圈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是整个生态系统中重要的一环。但是,进入近代以来,特别是最近的几十年,人类与草原之间的矛盾却从原有的和谐变得日益尖锐。人们长期以来过分陶醉于自然草原的改造和胜利,而忽视了大自然对人类的报复。过度放牧、滥垦草原、滥采资源使整个草原生态系统伤痕累累。"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景象,永远定格在悲伤的牧歌里,定格在人们对草原往昔容貌的追忆里。

作为中国五大牧区之一的青海,孕育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大面积高寒湿地、高寒荒漠、高寒草原等生态系统,是地球气候和生态环境变化的敏感区和脆弱带。青海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被世人形象地比喻为"中华水塔"、"地球之肾"。据统计,黄河49%的水量、长江26%的水量、澜沧江16%的水量从青海流出,三条江河每年向中下游供水600多亿立方米,哺育了中国一半的人口,支撑了江河流域的经济社会发展,而且,三江源地区独特的生物区和植被类型,还对长江、黄河流域以及甘肃河西走廊、内蒙古黑河流域的生态环境具有深刻影响。青海的生态环境,不仅事关青海长远发展,而且影响着我国的气侯形成和演变,对抵御全球气候变暖也有重要作用。目前,青海草原生态退化严重,沙化面积增大,实施生态立省战略,是生态保护与建设的现实要求和迫切需求。

近年来,青海坚定不移的把保护生态作为重要责任,实施生态立省战略,对三江源地区不再考核GDP,加强对青海湖和湟水河流域等重点地区的生态治理,加大祁连山地区的生态保护和建设力度,通过生态恢复、生态移民、发展生态后续产业和替代产业,转变草原地区农牧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方式,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同时,加大优势资源的综合开发,循环利用,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在保护建设生态环境中促进人与自然和谐。

近年来,青海借生态资源之丰,在严格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体现原生态为切入点,积极探索旅游发展与生态建设互为支撑,旅游、文化、城镇化互促、互补、互兴的特色可持续发展之路。创建了西宁、格尔木两个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在西部歌王王洛宾创作《在那遥远的地方》、在中国第一个核武器研制基地金银滩草原、在中国最美的草原之一的祁连山牧场、在中国热贡唐卡艺术之乡以及在诞生格萨尔英雄史诗的三江源,崛起了一座座特色浓郁的草原新城,积极鼓励、大力扶持草原居民参与旅游开发经营,转变生产生活方式,增加农牧民群众收入。深度整理挖掘包括参与文明在内的多元民族文化精髓,创作推出了《秘境青海》、《雪白的鸽子》、《热贡神韵》、《碧海云天金银滩》、《天域天堂》等一批大型民族歌舞和音画史诗,推进草原文化大繁荣大发展。

旅游城市是带动旅游业发展的龙头和核心。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城市的建设要与草原现代文明有机统一,在旅游城市建设中融入草原文明要素,在草原文明传承中发展旅游城市。旅游开发要同推进城市化进程统筹考虑,在城市规划中融入旅游品位,在城市经营中蕴含旅游属性,突出城市地域特色,完善城市旅游功能,提高城市旅游品位,营造良好的人居环境。加快改善城市通达条件,完善旅游城市功能配置,按照国际惯例和国家标准,加强城市旅游宾馆饭店的建设和管理,支持以"农家乐"、"牧家乐"为特色的家庭宾馆发展,形成特色突出的游客住宿接待体系。创新开发一批以融入自然、感受自然、保护自然为主题的生态旅游系列产品,形成具有地方特色的美食品牌及饮食文化。要立足草原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将现代草原文明融入到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运用市场机制,深度挖掘草原文明独特的文化内涵,实施优秀民族文化遗产和历史文物保护工程,创新开发具有民族和地域特色、吸引力强的文化娱乐节目,提升城市的文化和精神形象,增强城市发展的竞争力和软实力。

草原是文明之源、生命之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保障。弘扬草原文明、保护草原生态、发展生态经济、建设旅游城市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我们要为实现草原文明与城市文明的相互融合、互相促进,为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做出应有的贡献。

1


  • 上一个项目: 伊儿汗宫在呼和浩特草原城市中的多元文化主题定位

  • 下一个项目: 论文题目:乳都与草原文化
  • 返回上级
  • 点击数:9386 录入时间:2011/4/6 【打印此页】 【关闭
    版权所有 2011-2016  内蒙古仕奇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www.shiqi.group
    垂询热线:0471-5920594 技术支持:0471-5920480
    公司地址:中国•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市水上北街8号 蒙ICP备20001973号-1  

    蒙公网安备 1501050200014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