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当前文章:天堂草原锡林郭勒


    
      天堂草原锡林郭勒
    达布杨凌云
    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一向以其莽莽苍苍、雄浑万里的气势而名扬天下。这里是蒙元文化发源地之一,民俗民风浓郁,搏克、赛马、长调、马头琴等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了完整传承,素有"搏克之乡"、"长调之乡"的美誉。特别值得一提的是,锡林郭勒是蒙古马的中心产区,马业发展历史悠久,马文化底蕴深厚。蒙古民族在锡林郭勒草原上建立了闻名世界的元上都,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疆域最为辽阔的蒙元帝国时代。
    锡林郭勒系蒙古语,意为丘陵地带的河。锡林郭勒盟位于内蒙古中部,总面积20.3万平方公里,辖9旗2市1县和l个管理区,总人口103.6万,其中蒙古族占30.5%,是典型的边疆少数民族聚居区。有二连浩特和珠恩嘎达布其两个陆路口岸,其中二连浩特市为自治区计划单列地级市,属国务院批准的沿边开放城市,是我国连接蒙古国、俄罗斯和中亚、东欧各国的重要大陆桥。地处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能有效融入环渤海经济圈和东北经济圈。
    锡林郭勒盟拥有美丽的草原自然风光、古朴的蒙古族风情以及独特的生产生活方式,众多的文物古迹、悠久的历史文化。美丽辽阔的锡林郭勒大草原以草原类型完整而著称,即草甸草原、典型草原、半荒漠草原、沙地草原。地上植物达1200多种,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国际生物圈网络的国家级草原自然保护区--锡林郭勒草原自然保护区。每当夏季,特别是七、八月份是草原最美的季节。走进锡林郭勒大草原,看到的是蓝天、绿草、雪白的羊群,闻到的是草香、花香、奶茶香。蓝白相映的蒙古包,悠闲的牛羊,使人感受着独特的草原风情。
    在这块神奇的土地上,您可领略到北方游牧民族的历史文化。锡林郭勒草原上生活的蒙古人,由乌珠穆沁、浩济特、阿巴哈纳尔、阿巴嘎和苏尼特五大部落组成。1958年锡林郭勒盟和察哈尔盟合并成锡林郭勒盟,察哈尔部落也融入到锡林郭勒草原上。阿巴嘎部落是成吉思汗的弟弟别里古台的后裔和臣民。他们至今仍然完整的保留着草原游牧文化与风俗习惯,从服饰、饮食、民居到歌舞、婚嫁、礼仪、节庆等,在整个蒙古民族的历史文化中有着重要的代表性。这里有横贯草原中部的秦燕金古长城与世界著名的元上都遗址,还有典雅庄重的洪格尔岩画和明成祖五次北征留下的玄石坡、立马峰;内蒙古四大庙宇之一的贝子庙与祭祀圣地白音查干敖包把宗教与蒙古族文化融为一体,世界闻名的"恐龙之乡"通古尔盆地,会勾起你对大海的记忆。这里既有一望无际、空旷幽深的壮阔美,也有风吹草低见牛羊的动态美;又有蓝天白云、绿草如茵、牧人策马的和谐美。
    时至今日,马文化作为草原游牧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锡林郭勒保留得最为完整。目前,全盟有马匹10万多匹,蒙古马的繁育、改良一直走在全国的前列。2009年,成功举办了中国·锡林郭勒首届国际马术耐力赛,蒙古马首次得到亚洲马联高度认可。2010年4月25日,中国马业协会又正式授予以锡林浩特市为中心的锡林郭勒盟"中国马都"称号。
    锡林郭勒盟矿产资源丰富,已发现矿产80余种,探明储量的30余种,发现各类矿产地570多处。全盟上下以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要任务,着力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经济转型。充分发挥资源、市场和区位优势,培育优势特色产业,加快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化,上都电厂、白音华金山电厂、大唐多伦煤基烯烃、西乌锌冶炼等一批大项目投产见效,经济实现了由畜牧业主导向工业主导的历史性转变。到2010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590亿元,其中工业增加值完成340亿元,地方财政总收入76.8亿元,固定资产投资650亿元,城乡居民收入达到15540元和6120元。
    在发展工业的同时,锡林郭勒更加注重草原生态的保护与建设。把草原生态保护与建设摆在突出的战略位置,坚持点上开发、面上保护,用1%的土地集中推进工业化和城镇化,保护99%的草原生态,探索出一条符合锡盟实际的农村牧区工作路子,全盟牲畜数量由历史上最高的1800万头只压减到1215万头只,畜牧业由数量扩张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变。草畜平衡和草场"三牧"制度全面推行,草原生态环境呈现出"面上总体恶化趋势有所缓解、点上经过治理明显好转"的局面。
    我们坚信,未来的锡林郭勒大草原将更加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