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当前文章:三百六十只黄羊


    
      三百六十只黄羊
      撰文/克明            
      “三百六十只黄羊哟,依恋着茫茫草原,依恋着宽阔大河。成群又结队,自由自在,生活的多么快乐!”
      这是巴彦淖尔的一首古歌。它流传甚广,在阿拉善我也曾听到过。曲调不同,内容大体一致。这首歌不知从何时起就流传在草原上了,也许在北元时期,也许在明朝末年。其实,它诞生的年代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蒙古民族对于生命、对于大自然的看法。这首叙事民歌讲述了三个场景——三百六十只黄羊自由快乐的生活;安岱、阿凯两位猎手的血腥狩猎;黄羊母女俩诀别的对话。这首歌每次听到都让人潸然泪下。垂死的母亲是这样召唤着女儿:“快吃上几口妈妈的热奶吧,自己快逃跑、快长大,莫要把妈妈忘掉……”当安岱和阿凯两位猎手见到这悲情的一幕时,跪在母羊身前,抱养了这只还在吸吮母奶的羊羔。他们毁掉了手中的弓箭,从此成为黄羊和其它动物的守护神。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短、最精彩的诗剧。
      蒙古民族在那个时代,就已经开始了思考——人是什么?谁是大自然的主宰?天赋给人类随意剥夺其它物种生命的权利了吗?我们如何与动物平等和谐地生活在一个星球上?当森林、草原、河流与万物一起都被人类夺去生命的时候,我们人类,是否就是那只俯身在母亲身上“吸吮最后一口奶”的小黄羊呢?
      没有论文,没有京都议定书的反复争吵和讨价还价,更没有宏阔的理论。
      蒙古人在很久很久以前,用母羊的视角,用三百六十只黄羊的悲剧,用这样一首蒙古长调,就回答了历史性的命题。
      而这个命题至今仍在折磨着全世界。感谢巴彦淖尔草原,她用宽广温柔的身体,守护住了这首伟大的民歌。
      站在二狼山口向西望去,天地交汇的那一条线上,我好像看到了那只善良、美丽、智慧的母黄羊。她扭过头正呼唤着自己的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