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当前文章:神秘XANADU


    
      神秘XANADU
      隐喻大元王朝的诗意繁华
      文/本刊记者云
      传承:大方处长您好,很高兴能在元上都申遗成功的喜悦时刻采访您。听到这个好消息,相信您也很激动,能描述一下您此刻的心情吗?
      王大方:这的确是一个好消息,是我们盼望了多年的、努力了多年终于等到的好消息。我很高兴,也很激动。从1996年元上都遗址被列入中国申报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内蒙古开始踏上元上都遗址“申遗”之路,到2006年元上都遗址再次列入国家文物局公布重设的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直到2010年10月,国家文物局将元上都遗址列为我国2012年世界遗产提名项目并上报国务院,又经国务院批准,于2012年正式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可以说自治区以跑步前进的态势,在做着这一件大事。
      元上都既是中华民族的宝贵文化遗产,也是世界各民族人民的宝贵遗产,可以说,申遗成功是实至名归。
      传承:您说元上都遗址也是世界各族人民的宝贵遗产,您是基于“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而说的吗?
      王大方:民族的就是世界的,这样说元上都没错。但是,元上都之于世界的意义不止于此。
      《马可.波罗游记》中记载的大元帝国是一个新的起点。从元上都西去驿道、驼道,也可视为是茶马道、珠宝毛皮之道和瓷器之道。而所谓“元青花”,正是中西文明碰撞后的结晶,专为阿拉伯国家烧造“伊斯兰瓷器”,即可以从海上丝绸之路西传,也可以从草原丝绸之路西去。在这个东西方交流空前广泛的时期,中国“四大发明”中的活字印刷术、指南针、火药以及元代创制的火铳(最早的火炮)等在这一时期传播到欧洲,西亚、欧洲的数学、天文学、宗教、艺术、医药学也传到了中国。同时因元朝皇帝每年都有半年时间在元上都处理国事、消夏、狩猎、接待蒙古宗王和外国使节的朝觐,而由于交通便利,这里成为世界各国交流的中心,高丽国王、罗马教皇的使者、印度和尼泊尔的高僧、发郎国使臣以及驻帐在欧亚等国的蒙古宗王和各国的商人们都纷纷来到这里。这也说明,元上都是13

      传承:元上都在申遗过程中迎来了不少的很关键的人物来考察和鉴定,国内外专家对它有哪些评价?
      王大方:可以说来自各方面的评价都是很高的。这源于元上都遗址申遗价值的重要性,也是因为世界遗产理念至始至终贯穿于元上都文化景观中。
      许多考察过元上都遗址的专家都认为,元上都及其周边的文化景观,如草原、金莲川、上都河、山岗,还有蒙古语标准音、蒙古长调、民间诗歌、那达慕大会、元代古墓葬,共同构成了人类的文化与自然遗产,独特且有代表性。
      200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的一位官员,在考察了元上都遗址后深有感触地对我说:“元朝历史和元上都的文化遗产,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没有了蒙古史和元上都,那亚洲乃至欧洲的历史,则是不完整的历史。”
      2011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委员会委派专家,来到元上都遗址现场进行全面考察,认为元上都遗址在世界范围内,堪称保存最为完整的、建在大草原上的古代都城的遗址。
      这些评价都是切实的,准确的。
      传承:我这里有这样几句诗,大方处长并不陌生:上都城,你以神秘的XANADU(上都)之名/在遥远的欧美/被柯勒律治的诗篇传颂/听说在苍天的上面的一个星座/也以XANADU(上都)来命名……您能说一说是在什么情境下写下这样的诗句的吗?元上都对您而言有着怎样的感触,让你萌发如此诗情?
      王大方:这是我在正蓝旗元上都遗址进行申遗工作时所做的《神秘的XANADU》中的一段诗句。那确实是有感而发,这个感受就是基于它的魅力。几百年来,随着《马可•波罗游记》的广泛传播,XANADU(上都)在欧美等国知者甚众,对一些有历史文化素养的欧美人士来说,元上都是他们仰慕和向往的地方。在浩瀚的星空中,土星最大的一颗卫星土卫六上的最大亮区俗称为“XANADU(上都)”。
      人是有感情的,无论对一个城市,还是一种生物,甚或山川水流,对它的魅力了解得越多,感情就会自然而然地加深。我相信任何一个对元上都进行了多年研究的人,都会对它有所迷恋,它太博大深邃了,仿佛一座宝藏,不断给你惊喜。诗言志,诗也抒情,这就是从心里自然而然流露出来的。虽然不华美,确实是真情实感。
      传承:元上都在国际上有着广泛的知名度,被称为“梦幻花园”,还有很多世界名流慕名来访,那时没有如今这样发达的传媒,是如何闻名天下的呢?
      王大方:让元上都扬名国际的有两个很关键的人物。一个是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一个是英国著名诗人柯勒律治。
      1275年,马可•波罗随同其父亲、叔叔,从意大利威尼斯来到中国。在上都的宫殿里,他们觐见了忽必烈皇帝。此后,马可•波罗在中国度过了16年,回国后口述了《马可•波罗游记》,这部书第一次把中国上都介绍给欧洲人,让中世纪的欧洲人产生了对上都的羡慕。这部书也成为了欧洲人了解东方世界的重要读物。
      1797年,英国诗人柯勒律治在阅读了《马可•波罗游记》之后,在悠然神往中写下了著名诗篇《忽必烈汗》。1816年,这首诗首次发表,随即盛极一时,人们广为相传。在诗中,他将伟大的元上都称为“XANADU(上都)”,意为“梦幻花园”。这一词汇后来在英语里专门被用来形容世外桃源,西方许多街区、大厦的名字以此命名,却很少有人知道这个词起源于古老东方的元上都。诗成之后,开始在英国上流社会广为传颂,后来又流传到欧美,使“上都”在国际上更为著名,并吸引许多国际名流慕名来访。
      后来元上都来了很多像马可•波罗一样生活、工作的外国人,比如建造北司天文台的波斯天文学家扎马鲁丁等。
      传承:元上都申遗是一件大事,无论是对于内蒙古,对于中华民族文化遗产,乃至对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都是一件大事。那么,元上都遗址的突出价值在哪里呢?
      王大方:世界遗产是指在全球范围内,具有突出普遍价值的文物、建筑群、遗址。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世界遗产的定义出发,元上都这座草原城市遗址堪与意大利庞贝古城媲美。
      元上都是不同民族文化之间交流与融合的产物,这里既有蒙古民族作为游牧民族与生俱来的典型特征,又有汉文化和其他民族的文化特色,在历史渊源上体现多元文化的互相影响。其丰富的文化内涵,是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互相融合的典范,反映了草原文化的博大与包容,由于多种文化的结合,使元上都在城市规划建设方面展示出杰出的成就。其城市建设整体规划,体现了游牧民族开放自由、尊重自然的文化传统。都城内既有传统中原城市的建筑,又有皇家苑囿和蒙古大汗的金顶大帐,保留草地和水泊,与城外的草原风光交相辉映。这种文化所产生的城市规划理念,与中国古代正统王朝都城的设计思想融洽地结合在一起,形成了城市与草原融为一体的建筑风格,使元上都成为游牧文明与农耕文明结合的典范。
      世世代代生活在元上都草原的蒙古人,保存着传统的游牧文化,他们在上都及其周围祭祀神山圣水、构建游牧浩特,为了庆祝牧业丰收,他们定期召开传统的游艺大会——那达慕大会,举行赛马、射箭、摔跤比赛,这是蒙古男子的“男儿三艺”。世世代代生活在元上都草原的蒙古人,仍然顽强地沿续和固守着这些传统的游牧文化,他们在这里游牧、祭祀长生天和祖先,而这些传统的游牧文化,却都直接来源于元上都的文化遗产。所以元上都遗址具有世界遗产所要求的真实性、完整性特点,更是一处具有突出的普遍价值的世界性文化遗产,值得引起全世界人民的重视与保护。
      传承:我们内蒙古对元上都做了哪些开掘和保护?
      王大方:作为珍贵的世界文化遗产,内蒙古做了很多的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首先,自治区人民政府公布了《元上都遗址保护管理办法》,确定了元上都遗址的保护区,对元上都遗址本体外围的湿地、草原、森林等,也都被列入了元上都遗址的保护控制范围。
      元上都地处草原腹地,周围人烟稀少,又很少有自然地质灾害发生,特别可贵的是,元上都遗址受到这一地区蒙古族牧民世世代代的敬畏和保护,当地牧民们称之为“兆乃曼苏默”,意为108座寺庙,因此,元上都遗址至今保存较为完好,也是国内保存最完整、保护级别最高的草原都城遗址。
      经过数年努力,元上都发掘面积也已近4000平方米,明德门、御天门、穆清阁等元上都重要遗址的发掘保护工程按计划顺利完成,为数较多的珍贵文物得以重见天日,沉寂了700多年的恢弘都城渐渐揭开神秘的面纱。
      传承:最后,对元上都这座拥抱着世界文明的废墟,您能给它一个高度的概括吗?
      王大方:在我眼中,元上都遗址不是一座沉默无语的废墟,而是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和世界遗产理念的伟大遗址。元上都作为中国元朝首都存在了近百年,牵动着中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脉搏,她是一座“拥抱着巨大文明的人类历史博物馆”。对元上都遗址的研究和考古,至少还需要一百年。在她的面前,我们还只是小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