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杂志总39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8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7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传承》杂志总36期上册:点击链接或扫描二维码进入浏览 ...
您现在的位置:内蒙在线 > 《传承》杂志

弦上科尔沁黑梅四胡的四根琴弦,是并行的“天地日月”,结合在琴弓上,音色深沉宏厚、幽婉苍凉。它是蒙古说书人所用乐器,蒙古语叫“胡尔”。是最具蒙古族特色的乐器之一。达伦塔布的父亲是个业余说书艺人,他留给达伦塔布一把老弦四胡。父亲去世后,这把老弦四胡就失声了。18年来,他把它从扎兰屯背到大兴安岭,又从大兴安岭背到呼和浩特,达伦塔布一直在寻找让这把琴重新发声的人。在做这期专题时,我们走访了著名四胡演奏家伊丹扎布,当我发现他会制作四胡,很是喜出望外。于是,我把达伦塔布和那把老弦四胡一起带到这位四胡大师的家。伊丹扎布拿着那把老弦四胡,说:好琴啊。我这挂了一墙的琴加一起也不如人家这个好。这是老琴师张纯华做的。现在已经没有这么好的琴了——就是琴箱裂了。修修就好了。他边说边撕下蒙在琴箱上的马皮……达伦塔布又把父亲最喜欢【详细】

北地琴书——乌力格尔乌力格尔,汉语意思为“说书”,采用蒙古语表演,是蒙古族的一种传统曲艺形式。在中国内蒙古、新疆、青海、甘肃等蒙古族聚居地和蒙古国广泛流传。科尔沁草原是乌力格尔的故乡,据不完全统计,这里流传的传统乌力格尔有数百种、上千部之多,艺人短则演唱数昼夜,长则演唱几十天。清代以来,胡仁乌力格尔多是以一人一把四胡走乡串户、单独演唱的艺术形式活动,王公贵族也经常邀集胡尔齐入府说唱。新中国成立后,乌力格尔艺人的社会地位得到提高,生活境遇得到改善。各地经常举办民间艺人培训班,在蒙古族较集中的苏木乡镇建立了说书馆,一些旗还成立了民族曲艺团。2005年,乌力格尔已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有自己独特的“生活场”、“生活相”、“生活流”。乌力格尔艺术是活态的,是不断传承、发展、创新的。【详细】

让历史在草原的天空上回响——对话杨玉成Q=《传承》A=杨玉成Q:在中国北方的科尔沁大草原,有这样一群人,他们伴着传统的乐器说唱古老的故事,人们称他们为胡尔奇。很多珍贵的历史资料都是靠他们口传身授,代代相传。请您简单介绍一下他们。A:凡是手执胡尔(胡琴)表演音乐(包括说唱、演唱、演奏)的职业或半职业民间艺人均可称为“胡尔奇”。建国后,政府通过签发“胡尔奇证”来对民间说书艺人进行统一的组织管理。故“胡尔奇”一词逐渐成为胡仁•乌力格尔说唱艺人的专称。即“手执胡琴表演音乐的职业或半职业民间艺人”。在科尔沁地区,人们把英雄史诗(陶力,tuuli)称作“蟒古思因•乌力格尔”。蒙古语“蟒古思”意为“魔鬼”,“乌力格尔”为“故事”,“蟒古思因•乌力格尔”即“魔鬼的故事”。内容讲述受【详细】

醉汉赶路撰文/达伦塔布阿爸是个醉汉,也是个业余说唱艺人。他也算我们那个小镇的名人。大家见他打招呼总是先说一句“双宝大爷少喝点儿”,然后再补一句“双宝大爷拉四胡了吗?”阿爸的一生与酒和四胡息息相关,酒,让他赚够了风头也出尽了丑。四胡,给他带来的是荣誉、家庭和传奇的一生。他很小时候就爱唱歌,一首歌听上一遍就能完整记住旋律,只是歌词有些含混。五岁时便能整段地复唱听过的那些故事。家里来了客人,大人会让他在酒桌前唱一段《万丽》助兴,阿爸并不理解歌词的含义,但他知道演唱这个大人们会高兴,能给他一盅酒喝。酒,就是这样走进阿爸歌声中的。阿爸出生在兴安盟扎赉特旗的一个小山沟。那里的蒙古人不放牧,他们像汉人一样种地。冬季农闲,家里偶尔会请来“潮尔师”,说唱故事情节丰富有趣《三国演义》、《隋唐》、《达古拉》《努恩吉雅》《东【详细】

乌力格尔记忆撰文/包树海在乌力格尔那低沉的琴声和浑厚的男中低音里,有我童年的时光和少年情怀……第一次听乌力格尔我八岁那年冬天,村里请来一位胡尔齐(蒙古说书艺人),在大队的五间筒子房里演出。晚上,我和哥哥早早吃完饭,就跑到大队的筒子房,想先占好有利地形。平时,大队筒子房的长长大炕上,只睡着一个看大队的老爷爷。而这天却是灯火通明,屋里挂了四盏保险灯,在没有电灯的时代,这是我见到的最亮的晚上。全村老小挤在五间大屋里,有坐炕上的,有坐凳子上的,还有直接坐在地上的,我和哥哥站在离过道不远的地方。人们一边吃着瓜子,一边嘻嘻哈哈地说笑,屋子里充满了烟丝味和汗臭味。过了好长时间,胡尔齐才在书记的引领下走进来。三十岁左右的他,清瘦,双目失明,头发很乱,身上穿着一件很漂亮的蓝色蒙古袍。在我们那里,平时很少看到有人穿蒙古袍【详细】


输入页数: 页

首页  下一页  末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