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在线”——打造内蒙古自治区文化门户网站! 内蒙在线 | 《忽必烈》电视连续剧官网 | 草原文化保护发展基金会 | 乾元驿 | 资讯 | 北方游牧民族专栏 | 国际能源大会 
您当前的位置:内蒙在线 > 历史
塔塔尔族
2002/1/14 发布者:admin
  塔塔尔族的先民来自中国北方突厥汗国的一个部落“鞑靼”,又称作“达旦”、“达达”、“塔塔尔”、“达怛”等。最早见于唐代记载。突厥衰亡后,鞑靼逐渐成为强大的部落。蒙古兴起后,鞑靼部被蒙古所灭。13世纪蒙古西征时,西方人把蒙古人称为鞑靼。蒙古人建立的地跨欧亚两洲的金帐汗国【详细】
撒拉族
2002/1/14 发布者:admin
撒拉族的先民早在元代由中亚细亚的撒马尔罕经新疆长途跋涉迁徙到青海省东部,定居在循化地区。在他们的长期的发展过程中,不断地融合周围的汉、藏、回等民族,逐渐形成了一个民族----撒拉族。本民族自称“撒拉尔”。汉文史籍称“撒喇儿”、“沙喇簇”、“撒拉回”等,系其自称的不同音译【详细】
柯尔克孜族
2002/1/14 发布者:admin
柯尔克孜是本民族的自称,是突厥语,意思可以解释为“四十个姑娘”、“四十个部落”或“草原人”。柯尔克孜族人的先民,史称“鬲昆”、“坚昆”、“纥骨”、“黠戛斯”、“辖戛斯”、“吉利吉思”、“乞儿吉思”、“布鲁特”等。原来居住在叶尼塞河上游流域,后来逐渐向西南迁到天山地区,并【详细】
乌孜别克族
2002/1/11 发布者:admin
   乌孜别克族散居于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口为14502人,大部分居住在南北疆各县、市里,主要从事文教卫生工作和商业、手工业,一部分散布在农、牧区,从事农、牧业生产。乌孜别克族有自己的语言文字。使用乌孜别克语,属阿尔泰语系突厥语族西匈语支。有以阿拉伯字母为基础的拼音文字【详细】
“住在山岭上的人们”——鄂伦春
2002/1/9 发布者:admin
“鄂伦春”是民族的自称,其含义主要有两种:一是“住在山岭上的人们”的意思;二是“使用驯鹿的人们”的意思。以前往往把鄂伦春与达斡尔、鄂温克等民族统称为“索伦部”、“打牲部”或“使鹿部”,到清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才开始使用“俄罗春”、“俄伦春”或“鄂伦春”等名称。但【详细】
回纥
2002/1/9 发布者:admin
中国古代族名和汗国名。亦称回鹃。是我国维吾尔族的先民,她的族源可以上溯到商、周时期的鬼方,周及春秋时期的赤狄,两汉时期的丁零,南北朝时期的高车、敕勒、隋及唐朝的铁勒。北魏时敕勒(高车)中的袁纥氏、隋时铁勒中的韦纥氏应为同名异译,都是回纥的前身。回纥民间传说,回纥祖先五个【详细】
哈萨克族
2002/1/6 发布者:admin
 在哈萨克族民间传说中,哈萨克有“白鹅”的意思,有人把哈萨克解释为“战士”、“自由人”。哈萨克族的历史源远流长。早在汉时,天山南北的乌孙(公元前2世纪-公元2世纪)人即是哈萨克族的先民,此后还与突厥(6世纪中叶)、葛逻禄、回鹘(10-12世纪)、哈剌契丹(12世纪)、克【详细】
俄罗斯族
2001/12/24 发布者:admin
   中国的俄罗斯族人最初是18世纪初从沙皇俄国迁来的。19世纪末至俄国“十月革命”期间,又有一部分俄罗斯人迁居塔城县、额敏县、乌苏县境。当时他们被称作“归化族”,他们聚居的村落被称为“归化村”。新中国成立后,他们开始享受到民族平等的权力,正式改称为俄罗斯族。50年代中【详细】

输入页数: 页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历史
对蒙古草原的历史追忆-浓重的传奇色彩
人物
追随历史画卷徐徐走来-敬爱的英雄传奇
地理
天然独厚的人文地貌-崎岖蜿蜒
风俗
民族文化繁荣的汇聚-流传并延续
考古
智慧与财富的佐证-刻画我们所不了解的历史过往